- 回家先洗澡,衣服換掉再接觸孩子
- 鞋子放家門外,不要穿進家中
- 公筷母匙、固定碗筷,毛巾不要混用
- 床頭櫃、電腦鍵盤、遙控器、門把、廁所定時消毒
- 父母家人盡量與孩子保持社交距離
閱讀全文 ➤ 疫情再起!給孩童安全的環境 醫師提醒居家防疫 5 重點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榮鴻建議可多攝取 7 種對抗病毒的營養素,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 維生素 A :維護呼吸道和腸道黏膜,阻隔病菌入侵,可多食用紅蘿蔔、菠菜、動物內臟等。
- 維生素 C :強化表皮層屏障、調節及增強免疫能力,可多食用奇異果、芭樂、甜椒。
- 維生素 D:維持先天性免疫屏障功能及調節免疫反應,可多食用香菇、黑木耳、雞蛋。
- 維生素 E :抗氧化,對減少病毒變異的機率及致病性,可多食用植物油、黑芝麻、堅果等。
- 硒:參與抗氧化調節,影響後續發炎反應,可多食用大蒜、海產、巴西堅果等。
- 鋅:參與各式免疫功能,減少腹瀉及呼吸道感染風險,可多食用牡蠣、南瓜子、紅肉等。
- Omega-3:平衡發炎的功效,避免重症危險性,可多食用堅果、植物油、深海魚類(魚油)等。
閱讀全文 ➤ 寒假防疫生活指南!少吃零食多運動 7 種營養素強化免疫力
吃飯前
- 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將吃飯用的桌椅、打菜用的桌椅以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擦拭過。
- 老師、學生們洗手消毒。 負責打菜的學生戴上口罩、帽子。
- 排隊領菜的人戴上口罩。
吃飯中
- 吃飯時的座位間隔他人 1.5 公尺,不要面對面吃飯。
- 回到座位再脫下口罩,手不要接觸口罩面、口罩不要放在桌上。
- 不交談、不接觸其他人。
- 不跟其他人共食一盤、不把食物分給其他人。
吃飯後
- 分批清洗餐盤,清洗時戴上口罩。
- 洗完後也要記得幫自己洗手消毒。
- 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將吃飯用的桌椅、打菜用的桌椅以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擦拭過。
- 睡眠充足:充足睡眠能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嬰兒每天需要 12 至15 時的總睡眠時間、幼兒需要 11 到 14 小時的總睡眠時間、小學生需要 9 到 11 個小時的夜間睡眠,而青少年需要 8 到 10 個小時。
- 飲食: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鋅能更提升免疫力。
- 日常運動:運動能夠刺激啟動免疫細胞的激素、增強免疫力。
Omicron 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流鼻水,家中可以準備一些常備用藥,萬一確診隔離可以幫助緩解症狀,包括 6 種品項:
- 解熱止痛藥(成分:乙醯氨酚)
- 止鼻水藥(成分:抗組織胺)
- 止咳化痰藥
- 腸胃藥及電解質補充劑
- 體溫計、血氧計
- 維生素B、C
如果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傳給高風險族群的機率會降低,因此,在幼兒園、家中、兒童中心等許多孩童聚集場所,建議照顧者都要打滿新冠肺炎疫苗。
當孩子領有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通知書,且隔離期間未違反相關規定,小孩就能申請領取每日 1000 元的防疫補償金。如果大人因為要照顧被隔離孩子或自己也因孩子被匡列隔離,也可以申請每日 1000 元的防疫補償金。
隔離後 2 年內可透過網路、郵寄或臨櫃申辦,準備資料包括:
- 身分證:未滿 15 歲者使用健保卡、戶口名簿
- 衛生單位開立完整隔離通知書
- 孩子或法定代理人存摺
- 未滿 20 歲需檢附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 非受雇之工作者檢附無工作收入切結書或、有工作者檢附受僱人請假期間無支領薪資證明
當孩子同班同學有人確診,第一步先確定自己本身是否為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如果是密切接觸者,請先在家中配戴口罩自我隔離,避免與同住家人接觸及使用相同衛浴,如果不是密切接觸者,做好自我健康監測 10 天。密切接觸者是指在確診者發病日前四天,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雙方接觸達 15 分鐘以上,如果確診者沒有症狀可以從最早篩檢陽性的日期開始算起。
依國小學生居家隔離規定,若小朋友未滿 12 歲需要一位家長「陪同居家隔離」,家長務必全程陪同居家隔離。對於12 歲以下學童居家隔離陪同措施:0 到 6 歲孩童須至少一名家長陪同居隔; 7 到 12 歲學童如可 1 人 1 室,家長得選擇陪同居隔或為主要照顧者。
居家快篩試劑只要在孩子的鼻子前 1/3 塗抹即可,將試劑抵靠鼻腔內部旋轉 4 次約 10~15 秒後,換另一側鼻子,只要沾到黏液、檢體就足夠,不用過度深入。
閱讀全文 ➤ 小孩居家快篩怎麼做?父母最擔心:把小孩弄到流鼻血
- 快篩造成的鼻血出血量不會太大,父母可觀察鼻血會不會堵住呼吸道,或倒流至氣管讓孩子嗆到。
- 讓孩子的頭保持直立,並稍稍往前傾,在鼻子的山根與鼻梁附近輕輕加壓。
- 不要塞衛生紙進孩子的鼻子,以免影響呼吸,或讓血塊從傷口上移走,好不容易止血又繼續流。
閱讀全文 ➤ 小孩居家快篩怎麼做?父母最擔心:把小孩弄到流鼻血
- 好好溝通:快篩前要好好先跟小孩聊聊,讓他有心理準備。
- 不只一位家長協助操作:請父母兩人幫忙輔助,一個協助做快篩、一個協助固定孩子。
- 動作緩慢:檢視方向正確、循序漸進、慢慢進去,不要瞬間施力。
- 不要硬戳:遇到阻力時要停下來,不要硬戳。
閱讀全文 ➤ 想要快篩準確!圖解正確採檢角度、家長幫兒童快篩四步驟
依照規定 2 歲以上孩子才能使用唾液快篩,且 2〜18 歲兒童及青少年,須由家長協助採檢使用。唾液篩檢需要 Ct 值低於 23、24 才會檢出,鼻咽則是 Ct 值超過 27 也可以檢驗,相對唾液採檢敏感度較低,但有其方便性。
閱讀全文 ➤ 整理包/免戳鼻子!唾液快篩開賣,使用方式、哪裡買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