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Q&A ▸

兒童生長曲線好幫手
輕鬆收藏0-12歲的成長紀錄

兒童生長曲線好幫手 特別在哪裡

特色 1

免註冊免登入,打開網頁即可輸入資料,獲得圖表報告!更可以將報告檔案寄回個人電子信箱,方便收藏記錄,還可以列印出來帶著孩子一起塗上顏色唷!

特色 2

0-5 歲的版本提供身高、體重、頭圍的生長曲線圖表。 5-12 歲的版本有身高、體重的生長曲線圖表,還特別針對睡眠、飲食和運動設計了家長要多多留意的方向。

特色 3

報告中會呈現 3%、15%、25%、50%、75%、85%、97% 共七條百分位曲線。 (一般常見多為顯示 3%、15%、50%、85%、97% 五條百分位曲線)

生長曲線怎麼看?

使用「生長曲線圖」是非常重要的。
每個人依照自己的遺傳條件會得到一個「預期身高範圍」,再設定一個希望能達到的目標身高,就能進一步利用生長曲線圖來評估每個年齡應該達到的百分位,並且在適當的時機、採取適當的行動來往目標身高前進。而這樣的過程是不能跟別人比較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生長速度,若有異狀也能藉由百分位的變化來發現。

可以觀察寶寶在各個年齡的身高、體重、頭圍的生長情形是否在正常的區間、以及長期來看百分位的連續變化記錄。

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送的「兒童健康手冊」中有畫出 3%、15%、50%、85%、97% 共五條百分位曲線。假設身高為 97%,代表在 100 個寶寶中,你的寶寶排前3名;假設體重為 85%,代表你的寶寶體重排名前15名。一般來說,位於 3% 97% 之間屬於「一般正常範圍」,由於每個人的成長速度不同,還是要以自己的曲線變化來判斷,維持在自己的曲線範圍就是正常。

如果發現孩子在身高、體重和頭圍全部都偏低,應請兒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如果只有某一項目偏低,表示寶寶可能有部分生長異常的可能,也建議進一步檢查內分泌或腦神經,了解孩子的生理發展是否受到影響。

兒童生長曲線固然是一個客觀判斷的指標,但因為忽略了遺傳基因上的差異。所以在參考曲線的同時,也要觀察孩子的行為、認知和語言發展等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發展的步調和節奏,如果太慢或行為有異常,就建議給專業醫療人員評估。

6 歲以前是孩子發育的第一段「黃金發展期」,若發現有發育遲緩的現象,及早接受治療對未來的身心發展都有更好的效果。[發展與早療專區]

建議每 3 個月紀錄一次。時間間隔太久會無法判斷細節,間隔太短則無法看到變化。而一年當中,小朋友大約會有 3 到 6 個成長期,一個成長期差不多維持 2~3 個月,所以每隔 3 個月就可以紀錄。

當生長曲線百分位在一年內多或少了兩個標準差,比如說身高由 90% 掉到 50%,或是由 50% 長到 90%,都可能是身體出了什麼狀況。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從小一到國三的中小學生,每年在學校的健康檢查中若發現一年長高少於 4 公分,會開立「生長遲緩轉介單」給家長,建議就要到醫院尋求醫師協助。

基本上 2 歲以前的頭圍比較需要注意,2 歲以前打預防針都會測量頭圍。而每個人頭圍的大小跟遺傳比較有關,和身高體重一樣,只要沒有突然高於2個標準差(懷疑是否腦積水)或低於2個標準差(懷疑是否小腦症)的情況,就不需要太擔心,只要注意是否沿著相近的百分位曲線走即可。

一般而言每一年兒童正常的生長速度如下:1~6 個月為 18~22 公分、6~12 個月為 14~18 公分、1 歲為 11 公分、2 歲為 8 公分、3 歲為 7 公分、4~9 歲為 5~6 公分。女生從 11 歲起的青春期每年能長 6~12 公分,男生從 11.5 歲起的青春期每年能長 7~14 公分,在每一個階段長太快或太慢都要注意。

是不是有性早熟、生長激素不足、骨齡超前、生長板關閉等是無法只從生長曲線看出來,要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以性早熟來說,還是要觀察第二性徵的變化。

身高和體重的百分位不見得要一樣,更要注意「BMI」是否維持在適當的範圍內。
要提醒家長的是,「把小孩養胖才會長高」是錯誤的觀念!如果過胖反而會導致性早熟而影響身高發育。若是身高已達到理想的百分位,但是體重不足,也要注意可能在營養攝取和吸收有異狀。

很多家長會以為百分位越高就代表長得越好,如果一年內發生高過2個標準差的情況,也要懷疑是否性早熟,建議還是須由醫師評估。

基本上 4~9 歲就要注意是否有過胖、性早熟、生長激素不足等問題,在青春期前調整完畢,才能銜接青春期的黃金成長期。正常情況下,女生在 10~10.5 歲長最快,男生在 11.5~13 歲長最快。而比起實際年齡的階段,更準確的是以每個人的「骨齡」來評估生長狀況。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再等一等就會長高了,但是可能已經發生骨齡超前的狀況而會影響身高成長。

遺傳大約佔了身高的 7 成原因,配合飲食、運動和睡眠的調整,還是有機會讓孩子長到預期身高的最大值。

2 歲以前要使用矯正年齡,比如早產 1 個月,所以出生後 5 個月大的寶寶要算 4 個月大;但 2 歲以後就可以依照原本的出生年齡來檢視生長曲線。

可以找小兒內分泌科、小兒新陳代謝科,18 歲以前建議先看小兒專科獲得最正確的資訊。

通常會參考過去 6 個月 ~ 1 年之間的身高、體重等資料,以及父母的身高體重、遺傳疾病,以及孩子平常的營養、運動、睡眠等狀況,可以做到更完整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