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暈像中暑?教你簡單分辨及避免 4 種熱傷害

七月初起,臺灣陷入史上最為嚴重的高溫天氣。兒少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族群之一,幼兒新陳代謝速度快而排汗量大,但受限於語言與自理能力,常無法適時的補充水分與休息;較大的孩童則容易過於投入活動,忽略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因此天氣炎熱出門活動,需要家長多留意孩童自身狀況。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4 種熱傷害類型,原因、症狀都不同

熱痙攣

  • 原因及症狀表現:在高濕熱環境下長時間活動,可能因流汗過多,或休息時補充過多開水而非電解質溶液(運動飲料),造成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電解質一旦不平衡,身體骨骼肌收縮,造成肌肉疼痛,易發生於大腿、小腿與手臂。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

熱暈厥

  • 原因及症狀表現: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如軍隊中的訓練、學校的朝會),皮膚血管會擴張幫助散熱,又因久站使血液回流不順,大量血液跑到周邊血管和四肢,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
    以暫時性暈厥的症狀為主,與中暑不同的是,患者的中心體溫大多為正常,但若不即時進行相關處置,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中暑。

熱衰竭

  • 原因及症狀表現:雖說「衰竭」2 字給人帶來嚴重的感覺,其實主因只是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患者會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核心體溫上升,但很少會達到攝氏 40 度,不過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變成中暑,還是得小心預防。

中暑

  • 原因及症狀表現: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呈現乾燙潮紅狀態。為 4 種症狀中最嚴重的類型,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而演變的狀況。
    患者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 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日常生活這 4 招!嚴防兒童熱傷害

  1. 穿著輕便:在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在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
  2. 遮陽通風:外出使用防紫外線之遮陽帽或適合的防曬用品,選擇推車的遮陽布、背巾或背帶時,優先選用透氣舒適的材質,避免悶熱,並於通風陰涼處休息。
  3. 時時喝水:在室內或室外都應適時地補充水分。也要注意避免瞬間飲用過量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4. 留心孩童:每次下車時,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不可因孩子在睡覺,或大人下車處理事情很迅速為由,就將孩子獨自留置車內且車門反鎖,應將孩子一併帶下車,以避免發生憾事。

無論是室內或室外,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一旦發現身體或意識不清,就代表是熱傷害的症狀,要特別注

為兒童做好防熱準備的同時,家長也要隨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避開高溫時段,適時適量地補充水分,善用遮陽與防曬用品,讓親子都能擁有開心且健康的暑假。

文、圖 / 康珈毓

內容原文:兒童熱傷害就診數創 3 年新高!4 種熱傷害類型症狀大不同,只要 4 招就可避免

延伸閱讀
《陽光先生》女星朴寶美 1 歲兒「熱痙攣心臟驟停」!幼兒熱痙攣發作時,家長照護記得 3 原則
天氣炎熱戶外水上運動消暑人數多!醫:環境溫差大易影響健康
夏日健康生活 / 暑假糖飲喝不停 「空熱量」食物讓你成為糖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