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直玩手機被拒絕,想吃弟弟的糖但不能吃,孩子這時開始搗蛋、鬧脾氣,實在讓照顧者頭痛不已。有人會因此妥協,卻只讓孩子食髓知味,鬧脾氣的行徑越來越誇張。照顧者應在需求不合理時拒絕孩子,以免驕寵溺愛使孩子衝動霸道!

2 步驟、2 方法,孩子再也不是小霸王
當下做法 1:勇敢說「不」,幫助孩子學會接受挫折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被拒絕。雖然家長常因擔心孩子受傷而選擇妥協,但現實生活中並非事事如意。從日常小事開始練習拒絕,能幫助孩子培養面對挫折的韌性。
當下做法 2:孩子哭鬧沒關係,給予同理即可
孩子突然被拒絕可能會哭鬧或發脾氣,這是正常反應。家長只需表達理解與同理,不需過度安撫,讓孩子知道「爸媽懂我的感受」就足夠,通常 5~10 分鐘後情緒會自行平穩。
事後方法 1:教孩子尊重他人與情境
在滿足孩子需求之前,要讓他們明白要尊重他人與周遭情況。三歲以後的孩子已具備同理心,是學習分享與理解他人感受的關鍵時期。
事後方法 2:重新建立明確規範,堅持底線
寵愛與規範需並行。與孩子共同討論規則,例如糖果可以吃,但每天限制 2 顆。一旦訂下規則,就要堅持不妥協,讓孩子知道照顧者的認真與底線,大多能達成共識與配合。
如果孩子持續哭鬧不止,父母可以回頭檢視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否適當。同時,也應避免使用責備的語氣,例如「哭什麼哭」,這類言語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應盡量保持冷靜,避免因哭聲而被激怒,進而對孩子大聲斥責。
雖然一開始調整可能有些困難,但只要父母能夠以溫柔而堅定的語氣,配合四個方法反覆練習,孩子在面對被拒絕時,哭鬧的時間會逐漸縮短。長期下來,也能改善「不給糖就耍賴」的行為,幫助孩子學會情緒調節與規則遵守。
文章內容來源:如果孩子「不給糖就搗蛋」怎麼辦?遵循 4 方法,孩子鬧脾氣、家長不慌張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如何與孩子聊天?4方針建立良好溝通
孩童哭鬧讓人好焦慮!5步驟助平穩情緒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認識自閉症3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