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別忘了回診! 產後檢查 8 項目 照顧媽媽健康

生產後不僅需好好坐月調養,產後回診也相當重要,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媽都應於產後4-6週回診(檢查內容因應生產方式而略有不同),以下介紹產後必做的8個檢查項目。小提醒,若身體出現異常不適,建議提早回診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1】子宮檢查

約莫在生完BB第4-6週時,子宮會恢復到孕前尺寸,因此回診時會檢查其復原狀態。另外,子宮收縮情況、產後惡露顏色(屆時應為乳白或透明色)、是否有殘餘組織或血塊等,也會列入子宮檢查項目之中。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2】骨盆與肌肉檢查

媽媽在懷孕期間由於負重過高、BB持續長大、自然產BB通過產道等情況,都會對骨盆底肌肉與神經造成傷害,致使產後出現相關症狀(例如:陰道鬆弛、膀胱或子宮脫垂、甚至尿失禁等)。除了回診檢查之外,媽媽平時也可多做凱格爾運動(Pelvic floor exercise)幫助恢復。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3】乳房發炎檢查

生產後,媽媽的乳房會因應哺乳需求而變得豐滿、脹大,若沒有正確的擠奶、哺餵觀念,有可能因方式錯誤而造成乳線阻塞,導致塞奶、乳腺炎發生;情況嚴重時也可能出現發熱、紅腫現象,需盡快就醫並以抗生素治療。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4】傷口復原狀況

自然產與剖腹產皆會留下傷口,前者為會陰剪開後的縫合恢復,由於有傷口縫線加上惡露排出,因此在傷口照護上需特別留意,避免造成感染發炎。後者則是開刀傷口的復原,平時應以傷口敷料保護傷口,如有紅腫熱痛、異常分泌物出現,則需提前回診治療。另外,若自然產、剖腹產使用人體可吸收的縫線材質進行縫合,日後則不需拆線,僅需檢查傷口復原程度即可。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5】血糖、血壓指數

不僅孕期需留意血糖、血壓,生完孩子後同樣要持續追蹤。由於產後需照顧BB、哺乳,新手媽媽難免作息大亂,缺乏睡眠、飲食過於油膩、荷爾蒙失調等都會影響血糖、血壓,因此產後回診仍應檢測指數為宜。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6】子宮頸抹片檢查

由於自然產需進行內診以了解子宮收縮、傷口復原等情況,若確定惡露已排乾淨了,則會建議媽媽一併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此外,雖然剖腹產媽媽不需內診,不過為健康起見,醫生仍會建議進行。小提醒,有性經驗者應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可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把握黃金治療期。

產後|生完別忘了回診,「產後檢查8項目」照顧媽媽健康!_20230925_Content_2.jpg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7】骨質密度檢查

懷孕以及產後哺乳過程中,鈣質是必需營養素之一,若未充分攝取,恐使體內鈣質大量流失,除了使乳汁缺鈣之外,也可能增加媽媽日後骨質疏鬆的機率。如要避免,產後回診時可藉由骨質密度檢查了解缺鈣情況,並適度做補充。

【產後檢查 8 項目之 8】產後情緒問題

除了關心BB生長之外,媽媽的產後情緒也需多加關注。由於家人重心多轉移至BB身上,媽媽需承受身體不適、體形變化、睡眠不足、排山倒海的哺乳及育兒等壓力,內心容易自我否定、失落及焦慮,如未適時獲得家人關心,恐造成產後憂鬱。因此建議,產後回診時先生可陪同參與,以了解太太身心情況並協助調適。

產後|生完別忘了回診,「產後檢查8項目」照顧媽媽健康!_20230925_Content_3.jpg

文/Champimom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本文由《Champimom》授權,原文出自生完別忘了回診,「產後檢查8項目」照顧媽媽健康!

延伸閱讀
減肚腩前先找出成因,女性常見的5種小腹與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