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寶寶趴睡、睡枕頭,引發「嬰兒猝死症候群」!醫:嬰兒睡眠環境應遵守 6 大守則

冬天來了,爸爸媽媽可能會擔心寶寶著涼,而把嬰兒床布置的暖呼呼的,或者將床擺滿各種可愛玩具,甚至因為天冷乾脆與孩子同床而眠。但醫師提醒,這些都是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孩子的睡眠環境不是可愛、保暖就好,還有 6 大守則需要爸媽共同注意,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有時新聞會提到,有 1 歲以下的嬰兒於睡夢中猝死,這類似的狀況被稱作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發生高峰於寶寶 2 至 4 個月左右。依據衛生福利部近 5 年(107-111 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它正是國內嬰兒十大死因之一。兒科醫學會曾提到,嬰兒猝死症候群真正原因不明,但多數與嬰兒睡眠環境有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爸媽記得檢視自己有沒有 5 大 NG 行為!

什麼是嬰兒猝死症候群?美國兒科醫學會定義,意指 1 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歐良修指出,意外窒息是導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因可能是趴睡、悶熱等而導致的。

歐良修指出,在這些嬰兒猝死症候群的案例上觀察到,家長可能會有 5 種 NG 行為,這些不正確的照顧方式,都會提高寶寶猝死症候群或窒息的風險。因此爸媽也可以先行檢視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狀況發生,詳情如下:

  1. 為了讓寶寶睡得安穩而讓寶寶趴睡。
  2. 為了讓寶寶頭形漂亮準備塑型枕頭。
  3. 想與寶寶互動而在嬰兒床放置填充玩具。
  4. 怕寶寶著涼而幫寶寶穿過多衣服或蓋棉被。
  5. 為了照顧方便而和寶寶同床睡覺,

醫提醒:寶寶安全睡眠應遵循 6 大守則

為避免嬰兒窒息的憾事發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應提升爸媽或主要照顧者對寶寶照護的知能,家長才能為寶寶準備安全的睡眠環境。馬偕醫院新生兒科醫師邱彙雅指出,爸媽務必釐清錯誤觀念,並遵守相關守則,守護寶寶平安長大。

守則 1:寶寶「不趴睡、不側睡」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趴睡頭形會比較好看,或睡得較安穩,但趴睡較容易導致嬰兒口鼻被遮蓋,吸入過多二氧化碳,造成心肺負擔引發窒息,甚至側睡也不安全,可能一個小動作就轉成趴睡。因此 1 歲以下的寶寶每次都應該「仰睡」,趴睡、側睡都是禁忌。

守則 2:寶寶「不用枕」

1 歲以下的寶寶,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枕頭。市面上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或者有柔軟的材質,但其實在 1 歲以下,寶寶的脊椎非常柔軟,其實不需要枕頭支撐,就能睡得安穩。床上放枕頭,可能使寶寶可能在睡夢中,不自覺的將頭部轉到側面或造成臉部朝下,被枕頭或增高墊蓋住的風險。2 歲以上再使用即可。

守則 3:嬰兒床「不鬆軟」

嬰兒床不要放置任何的鬆軟物件,如填充玩具、防撞護墊等,因為孩子在翻身或移動過程中,防撞護墊若沒有穩固,可能倒塌,遮住寶寶口鼻,造成窒息風險。

守則 4:睡眠環境「不悶熱」

最近天氣又變冷,爸媽難免擔心寶寶著涼,因此給他們穿多件衣物,甚至蓋被子等,但家長其實不用因為覺得孩子手腳冰冷就給他們蓋厚被,反而會掩蓋口鼻,且過熱環境也會造成孩子心肺負擔。重點應避免環境過熱或過度包裹寶寶,並同時注意環境通風。此外,寶寶體溫本身就比較高,只要一條包巾其實就足夠溫暖。

守則 5:與寶寶「不同床」

過去爸媽認為跟孩子同床可以就近照顧寶寶,但大人睡太熟壓到寶寶或蓋比較厚重的被子,都會增加嬰兒的風險。因此原則上建議與寶寶同房不同床,這樣的距離已經足夠注意到孩子是否有不適或任何聲音。給每個寶寶一個獨立的床位,就算是多胞胎也應該同室不同床。

守則 6:餵完奶「不馬上躺床」

新生兒腸胃道系統仍未成熟,如果餵完奶馬上躺床,容易有溢、吐奶情形,而它們也是造成窒息的原因之一。邱彚雅提醒,爸媽餵寶寶喝奶時或剛喝完奶,都不要讓寶寶馬上躺平,也不要讓寶寶趴在爸爸媽媽身上睡覺,以喝完奶為例,應該把孩子直立抱著,並輕撫寶寶背部,協助排氣,隨時留意寶寶情況。

今年剛成為新手爸媽的陳姓夫婦也提到,過去自己也曾犯過想幫寶寶顧頭型,而購買枕頭的迷思,不知道原來 1 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甚至在嬰兒床上也有布置安撫娃娃,卻不曉得睡眠環境越簡單越好。這次透過檢視自己的 NG 行為,對於相關守則也有所學習,相信未來可以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也呼籲其他爸媽應共同重視孩子的睡眠環境,才能一起守護寶寶健康成長。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歐良修

延伸閱讀
黴漿菌臨床「不易診斷」!邱政洵:大人感染像感冒、小孩得到易發燒
媽媽別再擔心石頭奶、餵奶餵到受傷!專家一次解答哺餵母乳 6 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