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路上流傳感冒藥水危險、嬰幼兒不能服用抗組織胺等論述,引起了家長們的擔憂。兒科醫師表示,抗組織胺常作為感冒藥物治療相關症狀或過敏,評估孩子是否需要服用抗組織胺時,藥物使用通常根據年紀、體重、病況來考量,年齡不會是唯一的標準。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延燒的過程中,重點開始漸漸失焦,從巴比妥來源的討論,衍生為對服用感冒藥、抗組織胺等藥物的疑慮。針對「2 歲以下的小孩不可服用抗組織胺藥物,而 2 到 6 歲則因安全性實驗不夠多,也不建議使用。」等相關論述,兒科醫學會也一併解釋,希望能減輕家長的擔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疑慮一:小朋友吃抗組織胺有危險?
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歐良修醫師解釋,抗組織胺主要用於治療流鼻水的症狀,目前在於減少阻塞在鼻腔中的分泌物。臨床上,抗組織胺屬於使用超過數十年的「老藥」,其安全性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部分舊型抗組織胺的確存在心律不整的副作用,但現在臨床上幾乎不會開立此類型的抗組織胺。目前較常使用的抗組織胺,則無較為特殊的副作用。
疑慮二:6 歲以下兒童不符合抗組織胺適應症,因此不能使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任何一種新型藥物的過程相當嚴謹,經過幾期的臨床試驗後,才會確定其適應症是針對哪些疾病、症狀,以及藥物適用的年齡層。目前有些抗組織胺早已經取得 6 個月至 2 歲嬰幼兒的適應證證明,表示可用於該年齡層的病童身上。
疑慮三:6 個月以下幼兒不可以服用抗組織胺?
歐良修提到,6 個月以下嬰兒本就比較少使用感冒藥,因為 4 至 6 月大時,他們體內都還存有媽媽的抗體,較不易感冒,但仍然有些小朋友在 6 個月前出現過敏或感冒狀況。
依據 FDA 規範,此年紀確實沒有可使用的藥品,但 6 個月以下的嬰兒應屬於「仿單外使用」,即年齡沒有被列入適應症中,可是後續曾有一些研究,證實嬰兒使用藥物是安全的。因此若希望症狀能緩解,兒科醫師仍可能根據嬰兒的體重、身高等標準,給予相對較低劑量或低頻率的症狀治療藥物。
兒科用藥相當謹慎與小心,家長正確用藥最重要
為了避免家長糾結抗組織胺在年齡使用上的疑慮,歐良修強調,兒科醫師開立藥物給兒童時,通常不會只將藥物適用年齡當作唯一的標準,而是會參考病童的體重、身高,再去調整劑量。假如只因為某種藥物的適應症通過讓幼兒使用,就隨便開立,而不考慮其他條件,也是非常危險的。簡言之,兒科開立抗組織胺藥物給孩童使用,通常有 3 個判斷標準,分別是:
- 孩子的症狀是否符合藥物的適應症。
- 兒科醫師需根據病童年紀、體重、病況等條件評估藥物的使用。
- 需觀察嬰幼兒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後是否出現副作用,處方劑量也得更小心謹慎。
歐良修強調,關於兒童用藥的議題,不希望家長過度糾結在年齡上,甚至質疑醫師為何要給幼兒開立抗組織胺。若孩子生病了,家長跟醫師討論選擇最適當的藥物,並根據醫囑服藥、不要過量、不要自己隨意購買亂吃,建立正確用藥觀念才是最重要的事。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