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失控的特殊兒?家長掌握一個原則很重要!

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父母需要不斷與其溝通、磨合、教導,面對一般的孩子就已是巨大挑戰,何況是養育特殊兒的家長,他們更常在「愛的教育」和「權威教導」中兩難,輕聲細語的溝通無法控制當下孩子暴衝的情緒,難道非得用上權威式教導嗎?家長該怎麼選擇?

今年 19 歲的承善在嬰兒時期便檢查出患有腦性麻痺、偶爾會發生嚴重癲癇,但在媽媽美娟眼裡,他是個貼心、孝順的小孩,就像個純真的大寶寶。承善媽媽坦言,自己一開始曾一度難以接受,但後來她決定,要好好把孩子帶大,要讓承善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特殊兒家長在教育中常感為難

只是與承善相處過程,難免會遇到數度情緒失控、行為暴衝的時候,承善媽媽也曾因此哭泣過,尤其是孩子在學校失控了,對方家長不願理解時。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難免會遇到說都說不聽的時候,何況這群特別的孩子,他們更需家長花費更多倍的時間與心力來教養。承善媽媽說,「面對這些狀況,我也常在權威式教育還是正向教養中兩難。」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系主任劉惠美指出,特殊孩子情緒失控或行為的爆發,往往是家長最首要遇到的衝擊。因為「每個孩子的爆發點都不太一樣、失控程度也不盡相同,只是這群特殊的孩子們相較於一般小孩,可能更容易爆炸,爆點更低。」

找到冷靜的方法,但冷靜不等於妥協

當下父母該怎麼做呢?劉惠美指出,雖然,無論正向教養或權威教育,都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完全適合每個孩子,但過去經研究發現,孩子情緒爆發時,爸爸媽媽若以「爆」制「爆」,即以暴躁情緒對孩子,如暴力、吼罵等,以此壓制孩童當下的哭鬧或行為,通常不會有太好的效果。因此她建議,當孩子已經失控了,家長一定要先冷靜,這原則相當重要。

劉惠美補充,接著再以溫和態度讓孩子「降溫」,但溫和並非妥協,而是學習在孩子每一次爆衝中,找到緩和的方法。自己冷靜不了怎麼辦?承善媽媽舉例,自己常跟承善爸爸坦白需要他的支援,而對方也會放下工作來支持她;或者有時候也會借助外力,透過天使心基金會志工的幫助,承善的情緒通常能很快穩定下來。

劉惠美強調,特殊兒的教養方式與一般孩子並無不同,但需要父母更多耐心及陪伴,同樣是先讓孩子各種發洩、緩和情緒,事後再去教導他們會更有效,也比較願意去聽家長的話。只是家長仍須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是孩子想要什麼就溺愛、順應。

承善媽媽坦言,縱使到了現在,承善仍有在外哭鬧不願配合行程的時候,她也常感到無力。但這位日漸堅毅的母親表示,「我不怕丟臉,我知道我的孩子該怎麼教。」於是在一次次的不妥協中,看見孩子能慢慢冷靜下來時,承善媽媽就知道,自己終於找到屬於自己和承善的教養方式。

諮詢專家: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系主任劉惠美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養育特殊兒壓力大、好艱難!專家籲:父母一定要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孩子可能發展遲緩該怎麼辦?如何問診就醫?關於早療的常見問題與迷思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