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t 走過不孕治療成功育 2 子!別讓負面情緒擾亂求子規劃,醫提解套方法

20221018_Janet-走過不孕治療成功育-2-子!別讓負面情緒擾亂求子規劃,醫提解套方法

育有 2 子的女星 Janet 謝怡芬,卻有著 AMH 低下問題,被醫師判定自然受孕機率低於 10%,因此決定進行不孕症治療。她並將試管嬰兒之旅的心路歷程拍攝成紀錄片,告訴所有女性,不孕並不丟臉、不孤單,引發眾多正在備孕的女性共鳴。

紀錄片橫跨 5 年的時序,探索並記錄了兩人從凍卵、取精、凍存胚胎、流產、體外受精,到順利產下新生命的所有過程。儘管過程中有挫折、徬徨,但 Janet 和 George 仍互相扶持,一同走過這段艱辛路。

Janet 說:「我覺得試管嬰兒、流產、經痛,很多東西是大家不太想聊的。我們經歷過,其他人也有,這其實是很正常也平凡的事,所以不用害怕,也不用尷尬,也不需要覺得丟臉,你不孤單」。

圖片來源 / Janet Hsieh 謝怡芬 FB

不孕症盛行率高,求子之路不孤單

其實像 Janet 一樣的不孕症案例,在台灣為數眾多。台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陳明哲指出,根據資料顯示,國內不孕症盛行率高達 10〜15%,等同每 7 對夫妻就有 1 對不孕。

他進一步說明,台灣不孕症盛行率其實比你我想像中的常見,且不孕家庭求助生殖醫學存在嚴重拖延現象。台灣大型調查發現,不孕夫妻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 2.9 年,超出 WHO 定義的 1 年不孕標準判定期將近 2 倍時間。

拖延生育 3 原因,降低求子成功率

陳明哲表示,從調查來看,常見拖延生育的原因有三 3 ,一是「自然懷孕率的極度高估」,二是「對自身看不見的生殖能力的過度自信」,以及「對求助生殖醫學的優先次序的誤解」。

大家對於受孕率過度樂觀的預期心態,除了恐拖延求助生殖醫學的時間降低療程成功率;更可能因成功率的降低,在反覆的療程循環中,增加自己與伴侶的心理壓力。

他憂心的說,以 30 歲健康女性來說,每月自然懷孕率剩 20%,到了 40 歲僅剩 5%。以 Janet 為例,35 歲時才經由生殖專業醫師檢測出其 AMH 值低下,自然懷孕率低於 10%,這才驚覺沒有時間慢慢來。

不孕壓力大,別讓重擔落在女性身上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全球不孕家庭大型調查顯示,高達 65.8% 的女性與 53.3% 的男性不孕症患者,自認心理健康在治療中受到影響。台灣調查更發現,近 7 成女性認為不孕治療旅程影響了心理健康,而男性亦接近 4 成。

然而,不論男女,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比例竟不到 2 成。調查進一步發現,在接受不孕症治療過程中,超過半數以上女性感受到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更有高達 7 成曾對其他懷孕者感到嫉妒,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

臺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美州表示,不孕症是男女雙方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單獨因女性問題所造成的不孕僅佔 1/3;但台灣傳統觀念上,生育的壓力與期待常落在女方。

不孕症治療大部分也都落在女性身上,包含藥物的使用與施打、取卵後所造成的身體不適等,都讓女性承受相較男性更多的身心壓力;加上女性患者在治療中,因荷爾蒙變化,需承受更多的生理不適與低落情緒。

部分女性患者,更會將取卵數不足、胚胎重複植入失敗等療程的不順遂,歸咎在自己身上,導致各種自我懷疑、負面情緒,甚至崩潰。陳美州提醒,這時懂得求助專業心理諮至關重要。

照片檔 ID:543176030

調適心理壓力,先了解生殖醫學知識

不孕治療求好孕非一蹴可幾!在漫長的求子過程中,不孕夫妻該如何調適心理壓力,克服治療期間的各種負面情緒,一同走過這條艱辛路?她說:「建構正確的生殖醫學知識,是有效降低備孕期心理壓力的關鍵。」

正確知識能降低不孕夫妻對生殖治療的錯誤期待,避免結果不如預期時的情緒起伏。台灣區不孕家庭大型調查發現,「在診斷之前對不孕症有更深入的了解」是對不孕夫妻的生育歷程最有幫助的事。

陳美州強調,不孕症治療是夫妻共同的事,對生殖醫學的理解不能只存在夫妻其中一方。臨床案例上,高齡女性在反覆失敗的治療過程中,能勇敢面對繼續嘗試的關鍵,往往來自於伴侶的交流與陪伴。

「要能接受失敗」!尤其 40 歲後,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僅 30 歲時的 1/2 治療過程中的失敗,是調整療程方向、邁向成功受孕的基礎。唯有降低得失心,在失敗後繼續與醫師討論、接受進一步的療程,才有機會早日得子。

善用補助、正常生活,早日迎來新生命

陳美州提醒,許多不孕夫妻在生殖治療的過程中,會過度專注於備孕本身,進而影響既有的職場及休閒生活。唯有抱持正確醫學觀念、在不影響日常作息下持續接受療程,才是獲致成功的關鍵。

為了減輕不孕夫妻財務壓力,自 2021 年起國建署也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政策,協助不孕夫妻能一圓求子夢。陳明哲強烈建議,未來有生育計劃的男女,務必將生殖醫學納入優先備孕手段,提早諮詢生殖醫學進行相關檢查,為自己未來的生育計畫佈局,避免多走冤枉路。

文 / 黃慧玫、圖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