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胎兒陷入危險!以胎兒生理評估掌握狀況 胎動明顯減少時速就醫

懷孕,令人欣喜萬分,但更要確保平安「卸貨」,萬一不幸發生胎死腹中,椎心之痛的難過真是無法言語。為了掌握胎兒的狀況,提醒孕媽咪務必留意胎動,若有明顯減少時,請儘速就醫,接受進一步的胎兒生理評估,讓置身險境的胎兒及早免於危險。

孕媽咪都知道,接受定期產檢,可掌握胎兒的狀況,但在沒有產檢的時候呢?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由孕媽咪直接掌握:胎動

在接受醫學儀器的檢查之前,孕媽咪所能掌握的就是胎動!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暨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專任教授陳震宇表示,胎動,是指寶寶在子宮內踢打、翻滾、伸展等動作,在懷孕的過程中是觀察胎兒的重要指標。大約在懷孕 8 週的時候,就可在超音波下觀察到胎動。但初產婦通常要 20 週左右才能感受到,經產婦則是 16 週,甚至更早就有機會感覺到胎動」。不過,隨著孕婦的體型又會有所差異,瘦一點的可能更早就有感覺,胖一點的則難免晚一點,可能要 22、23 週才可感受到胎動。

胎動明顯有異須立即就醫

陳震宇醫師指出,胎動減少或停止代表胎兒有狀況,如:胎兒缺氧、胎心音窘迫、嚴重的臍帶繞頸或打結、胎盤早期剝離或功能不良,胎動都有可能明顯減少,甚至停止。他強調,「不只是高危險妊娠孕媽咪要定期量測胎動,應該說每一位孕媽咪都要注意胎動。察覺胎動減少或跟之前有明顯差異時,就應該儘速就醫。千萬不要等明天或隔兩天的產檢,而是有問題就掛急診!」

「胎動一減少即必須就醫嗎?」陳震宇醫師表示,「簡單說,如果在飯後兩個小時內測不到 10 次胎動,或是一整個早上、下午或晚上感受到的胎動次數,和之前比較,少於一半以上,應儘速就醫。最好養成定期量胎動並記錄的習慣,方便做為比較」。

由於胎動停止是一個危險的警訊,代表胎兒的心跳可能在 24 小時到 48 小時後停止。他說,有時寶寶會突然動得很頻繁,經過一段時間後,卻突然不動了,這也表示胎兒可能發生問題,「察覺胎動頻率明顯減少時,應儘速到醫院檢查,以防止胎死腹中的遺憾發生」。

後期胎動維持應有頻率

不少人認為懷孕到八、九個月時,胎動會減少,陳震宇醫師強調,「這點必須小心,不能產生誤解。雖然懷孕後期,日益長大的胎兒在子宮可活動的空的確不大,但該動還是要動,振幅即使不大,還是要維持應有的頻率」。他提醒,身形較胖的孕婦因為比較不容易感受到胎動,更要隨時注意胎動。

同時,陳震宇醫師指出,「胎動減少不一定代表胎兒有問題,有時只是胎兒在休息,孕媽咪補充進食或輕拍子宮和胎兒互動後,胎動恢復則不必過度擔心。但是萬一胎兒有狀況,注意胎動可儘速察覺並就醫,為身處危險的胎兒爭取多一點的機會及早脫離險境」。

每日定時量測胎動並記錄
陳震宇醫師提醒,「準媽媽可以每天自我測量 3 小時的胎動,分別在早上、中午、晚上各測 1 小時。並將 3 次測得胎動的總數乘以 4,做為 12 小時的胎兒運動記錄。
若每小時少於 3 次,則需延長其測量時間至每日 6~12 小時。胎動減少或停止,可能表示子宮內的胎兒正處於窘迫狀態中,如缺氧等因素。若 12 小時內無胎動,或 1 天內胎動小於 4 次,或與前一天相比,少了 50%,則應儘速就醫。

當胎動異常時:胎心音監測

因胎動異常而就醫,陳震宇醫師指出,「到院後,第一步接受的檢查就是幫孕婦裝上胎兒監視器進行約 20 分鐘的胎心音監測」。他表示,胎心音監視器是偵測和連續記錄胎心率及子宮收縮的記錄儀器,藉此觀察胎兒心跳的頻率和形狀,而且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測出子宮的收縮壓力。

陳震宇醫師指出,胎心監視器常使用於下列幾項試驗:

  1. 不加壓試驗:讓產婦平躺,手握持胎動按鈕器,若有胎動則按下按鈕,記錄器即可顯示有胎動跡象。
  2. 振動性聲音刺激試驗:方式為將發聲器置於孕媽咪腹部靠近胎兒頭部的位置,以聲音刺激胎兒數秒。
  3. 子宮收縮壓力試驗:先記錄 15~20 分鐘的胎心基準線,若無不正常胎心率,則開始靜脈給予催產素,直到子宮收縮達 10 分鐘內 3 次以上。

當胎心音異常時:超音波檢查

陳震宇醫師指出,進行胎心音監測後,視狀況安排以超音波進行測量 4 項指標:

指標 1 胎兒呼吸運動

觀察子宮內胎兒胸壁及橫膈膜的呼吸運動。在 30 分鐘的觀察期間內,至少要有 1 次胎兒呼吸運動持續 30 秒以上,否則該項視為不正常。

指標 2 胎動

觀察胎兒自發性的運動,如:胎兒身軀的滾動、伸張的動作、四肢和軀幹的同時動作;若為被動性的運動,像是受到母親呼吸或大動脈搏動、咳嗽等動作影響所產生的胎動則不予計算。30 分鐘內至少要有 3 次以上的胎動才算正常,其中身體和四肢同時運動或連續性動作都只能算是 1 次。

指標 3 胎兒張力

觀察胎兒的張力。一般情況下,胎兒的軀幹及四肢都是處於屈曲的狀態,手掌也是半握拳的姿勢。如果 30 分鐘內看到至少 1 次的胎兒軀幹或四肢伸張,然後又恢復為屈曲的姿勢,即表示胎兒張力正常。若只看到胎兒的手掌張開,然後又握拳,也算是有正常的張力。

指標 4 羊水量

測量羊水囊的垂直最大徑大於 2 公分,即表示羊水量正常。

胎兒生理評估 掌握最佳出生時間

陳震宇醫師指出,「將以胎兒監視器進行的不加壓試驗加上胎兒超音波檢查 4 項指標,即為『胎兒生理評估』,共計 5 項檢查,每一單項檢查為正常時,各給 2 分,異常則為 0 分,滿分為 10 分,8 到 10 分就算正常。以此結果評估後續的處置」。

他表示,「胎兒生理評估主要用於高危險妊娠孕婦,判斷子宮內的環境是否仍適合胎兒生長」。由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如:子癇前症、胎盤早期剝離等,容易出現胎盤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胎兒的狀況。為了確保胎兒能夠平安出生,因此,需要特別監測胎兒的生理狀況,了解胎兒受影響的程度,再綜合考量孕婦的狀況,以掌握最佳的出生時間。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圖/蘇鈺婷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以胎兒生理評估掌握胎兒狀況.當胎動明顯減少時務必儘速就醫,免於胎兒陷入危險」

延伸閱讀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胎動減少
何時會有胎動?不同週次媽媽感受也不同
當胎兒生長遲滯時,遵從醫囑追蹤檢查!媽咪第一胎胎死腹中,第二胎順利出生,暱稱「阿斯匹靈」紀念辛苦懷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