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學校三不五時就停課,在家上網課已成新常態。很多孩子在家時,直接進入耍廢模式,資深教師直言,人都有惰性,要孩子自動自發愛學習,實在不容易,比較治本的解方,還是養成孩子自律當責、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台灣疫情進入高原期,暫停實體課已成新常態,即便部分縣市政府已恢復實體課,但因確診人數仍多,各校各班仍隨時可能因有人染疫而停課,孩子居家遠距上課,成為台灣家庭的日常。
在家上線上課程,天高皇帝遠,少了學校老師或安親班老師緊盯,交作業跟考試的模式也都改變了,外部監督的力量大減,不少孩子都躲在螢幕後面,自動把防疫當度假,讓許多老師嘆道,如今上網課,彷彿是在招魂,聲聲呼喚還不見得有回應。
包括哈佛、史丹佛等名校學者,都陸續發表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即便有遠距教學,孩子的學習狀況還是受到衝擊,國外教育圈甚至出現「新冠疫情學習滑落」(COVID-19 Slump)的新名詞,顯然這已經是普遍性現象。
哈佛、史丹佛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孩子的學習力滑落
曾獲 Super 教師與特殊優良教師、在網路上被稱為「飛天麻辣郭」的台北市雙蓮國小教師郭俊成觀察,近來很多孩子「學習的生理時鐘」亂了,主因在面對學習上的各種改變時,孩子還沒適應好,也還來不及培養新的學習習慣。
郭俊成說,除了學習方式跟學習環境的改變之外,功課跟評量方式也都變了;比方說,作業繳交從紙本變成上傳圖檔,不僅繳交狀況變差、批改難度變高,學生也無法及時訂正錯誤,老師真的是鞭長莫及。
至於測驗從紙本變成線上之後,幾乎都以選擇題為主,老師很難得知學生解題時的理解與計算歷程,「已有老師開始討論若還維持遠距教學,那期末評量的方式該怎麼進行?考試範圍是否要調整、減少難度?」郭俊成坦言。
新竹市光武國中數學老師、在 YouTube 經營「三師爸 Sense Bar」教學頻道的宋睿偉也說,原本學生們的學習表現就是 M 型化的了,「現在只會更 M,自律的、前段的孩子,有無盡的網路資源能運用,如魚得水;後段的孩子,少了人盯,會愈來愈跟不上。」
想避免孩子的學習力滑落,得靠父母陪伴養成好習慣
如果想避免孩子的學習「掉隊」、甚至從此崩落,兩位資深教師都認為,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態度與習慣,才是治本之道,而這是有方法可以掌握的。
原則 1:打造「類學校」的環境,按表操課;別期待孩子「出淤泥而不染」、別考驗人性。
原生家庭的狀況,原本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郭俊成直言,停課後,既有的問題還是存在,甚至還會加劇;比方說,上網課的時候,如果空間雜亂、燈光不足、有其他人在旁喧鬧,甚至有電視或 3C 的誘惑等等,孩子實在很難「出淤泥而不染」。
他建議,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佈置一個「類學校」的學習環境,除了備妥網路跟用來上網的硬體設備之外,書桌也要整齊,還要儘可能安靜、燈光充足;協助孩子影印作業、學習單等背後支援,也很關鍵。
還要保持學習慣性,包含定時定點按表操課、按時繳交作業與訂正等等,郭俊成說,可以讓孩子設鬧鐘模仿學校鐘聲,更有提醒效果;父母也要跟孩子充分溝通,雖然因防疫在家,但不能停止學習,只是改變學習的方式。
父母自己也要體認到,在遠距上課期間,家長的角色絕對比過往還吃重、還關鍵。
原則 2:父母要學會「角色扮演」,有時當同學、有時當小老師,自律需要他律來養成。
搞定軟硬體之後,父母若有空,郭俊成建議,不妨試著「角色扮演」,例如可以抽空陪孩子上上課,充當孩子的鄰座同學,一起討論,必要時也引導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倘若老師知道家長也在一旁學習,備課會更用力,這也是旁聽的好處。
父母有時也可以化身成「協同老師」,提醒孩子專心、上課禮儀等,適時給口頭肯定,幫忙批改作業也有助於孩子即時訂正。但郭俊成提醒,不要介入或干擾到老師教學,有些事情可以等到下課後再跟孩子溝通。
當同學、當小老師,當然也別忘了當父母,持續做原本就該做的事,例如關心孩子、檢查作業、早睡早起等等。
原則 3:對老師放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練習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孩子上網課時,父母雖要關心、雖然偶爾充當小老師,卻別越線,宋睿偉建議,對於學校老師,最好的基本態度是「放心」,要盡量信任老師、盡量配合老師的授課方式跟作業內容等等。
他強調,線上授課對老師來說,也很挑戰,但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想要盡力做好,倘若有家長的支持跟信任,會讓老師更有動力。
至於對孩子,則可以適度「放手」。宋睿偉自己有三個兒子,都在讀小學,他在遠距教學之初,就陪著孩子練習登入帳號、密碼等等,包含老師怎麼公告訊息、課表在哪裡、作業要怎麼拍、怎麼調整上傳等等,都教孩子做,孩子學會後,就放手讓孩子做。
「如果父母永遠代勞,孩子就永遠學不會負責!」宋睿偉說,現在常見的情況是父母事事備妥,孩子卻事不關己,因為孩子不覺得「學習是我的事」,但他也強調,「放手」並非「放生」,大人要有好的引導、慢慢培養,孩子才有可能學會自動自發。
原則 4:運用各種形式的「輸出」,陪孩子找到學習的內在動機,樂在學習才長久。
現在的孩子原本就是「數位原住民」,加上線上學習,跟 3C 和網路就更黏膩了。宋睿偉說,父母雖然不能不管,但也不必完全禁絕,反而可以善用數位工具來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他說明,孩子在使用 3C 產品時,大致分為兩種行為,一種是「輸入」,另一種是「輸出」;看影片、看網路文章等等,屬於輸入,至於畫畫、做網站、寫文章、拍影片等等,則是輸出。
在學習理論當中,輸入是比較低階的學習,輸出則牽涉到應用、分析、實作,是比較高階的學習,因此,宋睿偉很建議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試著輸出,用自己喜歡的主題、習慣的形式來創作,比方說,寫部落格、拍影片、寫程式等等。
在過程中,孩子必然會碰到問題,就能試著解決問題,觸發更多學習,而完成某個作品時,則會很有成就感,宋睿偉說,這都能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倘若對創作沒有頭緒,也可以引導孩子運用一些線上學習平台,例如均一、學習吧、因材網、PaGamO 等等,讓孩子自己選一些科目跟主題,每週花個兩、三天,完成一個進度、做做相關測驗。
這能練習自學,也讓孩子有「累積感」,宋睿偉強調,沒有人喜歡虛耗時光,創造機會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成就感、意義感,開啟了自主學習的大門之後,就有無限可能。
文/未來 Family 圖/蘇鈺婷
※本文由未來 Family 授權,原文出自「孩子被動懶散?資深教師:要孩子自動自發愛讀書,難!4原則養成自律當責、主動學習好習慣」
延伸閱讀
找回注意力!親子共讀幫孩子鍛鍊專注力
當心假性陪伴!記住「41 愛多多」口訣 給孩子專注優質的陪伴品質
小孩開始上學後「陪寫功課」最讓父母痛苦? 如何用正向教養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