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準備早餐!家常便飯就能讓孩子手舞足蹈

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

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溫度,爸媽不失控,孩子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作者:韓成範

出版社:采實文化

責任編輯:賴以玲
推薦原因:記憶中媽媽的手藝、父母為我們烹煮的食物,總是結合情感訊息的記憶,深刻烙印我們的腦海裡。人在極度飢餓的狀態下,聽到別人嘮叨時,情緒反應會比平時更激烈。想讓孩子身心平穩度過每一天,父母就該替孩子準備好早餐!

人生成功的一部分秘訣是,吃下愛吃的東西,然後讓食物在肚子裡鬥爭到底。

——馬克.吐溫(Mark Twain)

每到夏天,我總會想起小時候全家人聚在一起,在院子鋪著草蓆共進晚餐的回憶。這份珍貴的回憶,至今仍令人感到溫暖。院子裡,草蓆上,抬頭就能看見星星和月亮,彷彿沐浴在星光和月光下,和家人共度晚餐時光。家人在月光下的談笑風生,成了背景音樂,星光成了舞台。偶爾,一陣調皮的風吹熄了驅蚊薰香,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母親經常煮紅豆粥給我們當點心吃。我在旁邊假裝要幫忙,幫忙到一半覺得太累就跑走。我永遠也忘不了,母親對我露出微笑的樣子。因為煮粥很辛苦,母親的額頭上沁出了一顆顆豆大的汗珠,眼神卻流露出滿滿的愛。關於小時候的記憶都很模糊,但唯獨這個畫面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直到現在,每當身體不舒服時,總會特別想念母親的手藝。似乎只要吃一碗媽媽煮的紅豆粥,就會立刻充滿活力。有時候,在路上經過賣紅豆粥的地方,也會忍不住走進店裡點一碗紅豆粥來吃,吃完頓時感到心滿意足。

等孩子們長大成人後,或許也會像我這樣,回想起兒時回憶的滋味吧!父母為我們烹煮的食物,那味道是情感與記憶的融合。結合情感訊息的記憶,深刻地烙印在腦海裡,可能會在生命中的某一刻突然被喚起。回想起母親的手藝,總會讓我疲憊的步伐找回繼續前進的動力,鼓勵我不要放棄。

最近腦科學領域正在研究身體與情緒之間的關係。根據研究指出,用餐前後聽到嘮叨時的情緒反應不同。即使要嘮叨,也最好等對方吃完飯再說。因為吃完飯後,我們的身體會產生飽足感,有助於放鬆情緒,就算對方作出令人反感的行為,也比較能理解包容。反之,在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下,聽到別人嘮叨時,情緒反應會比平時更激烈。

關於身體對情緒的影響,有一項有趣的實驗。美國國家科學院曾針對負責審查假釋案的法官,做出的判決結果進行調查。法官每天都必須處理假釋案申請,平均只有35%的假釋案通過審核。但從法官的判決結果來看,卻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法官用完餐後,假釋案通過審核的比例大幅增加65%。反之,在用餐前兩個小時,假釋獲得批准的比例開始逐漸下降,午餐前甚至降至0%。

這是為什麼呢?美國著名腦科學家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在著作《尋找斯賓諾沙》(Looking for Spinoza)書中,詳細闡述了身體與情緒的相互關係。他以樹狀圖的方式,說明身體對情緒的影響和關係。以蘋果樹為例,蘋果樹的根部就像是身體為了保護自己會產生免疫反應,自動清除有害物質。當接收到外部刺激和變化時,會啟動基本反射作用,同時也具有吸收養分和代謝的功能。當過程令人滿意時,會感到快樂;但過程不如預期時,會感到痛苦。而蘋果樹的樹幹部分,所對應的情緒就是快樂或痛苦。快樂和痛苦會衍生出各種情緒,這些情緒會儲存在腦海裡。以樹來比喻,可以比喻成是果實。

從達馬吉歐的理論來看,可以看出身體狀態對假釋案判決的影響。越接近中午用餐時間,大腦和身體的能量越匱乏。當體內缺乏維持生命能量來源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時,身體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因為雖然很想吃東西,卻不如所願,因此對於此時所接收到的刺激(假釋案判決),會產生負面情緒。可想而知,假釋案被駁回的機率很高。

最近沒吃早餐餓肚子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有時在校門口,也會看到邊走邊吃,吃得滿嘴餅乾屑就來上學的孩子。有些父母來不及幫孩子準備早餐,會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自己買餅乾或麵包來吃。孩子的身體需要能量,但如果早餐攝取能量不足,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因此只要稍微不順心,動不動就會跟別人吵起架來。想讓孩子保持身心平穩度過每一天,父母精心替孩子準備的早餐,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 內容授權自《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作者韓成範、翻譯鄭筱穎,采實文化出版。

整理/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早上趕不及幫孩子預備早餐,只好外面買?把握3大原則讓外食早餐不NG
豆漿?稀飯?小學生早餐這樣吃,營養最滿分!
一定要吃早餐嗎?早餐對小朋友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