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勒索常是許多網友探討的議題,受到情緒勒索的孩子,除了可能在長大後習慣貶低自己去滿足他人的需求,也可能誤以為順從父母、犧牲自己,才是展現愛的方式。情緒勒索到底怎麼界定,父母又可以怎麼在管教的過程中,避免無意間對孩子施加精神壓力?
什麼是父母情緒勒索?
首先,「情緒勒索」是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提出的觀念,主要描述的是勒索者因為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恐懼、缺乏自信與安全感,而企圖用威脅利誘的方式控制他人。我們會發現,通常勒索者都會是對孩子佔有重要意義的人,例如爸媽,孩子因為害怕關係會結束、害怕被討厭,只好違背自己的意願,做出滿足對方需要的事情。
很多的研究都指出,其實從胎兒時期開始,孩子的情緒波動就跟媽媽有很深的連結,使得寶寶很容易接收到媽媽的情緒。因為這樣的共生狀態,父母常常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動,不經意間就對孩子做出了情緒勒索的行為。
父母情緒勒索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受到情緒勒索的一方,常常處於「覺得自己要做點什麼,才不會被淘汰或丟掉」的處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總是會以他人的需要為第一,把自己的自尊壓得很扁。有些孩子看似乖巧懂事,事實上是在用「順從」與「不想違逆父母」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愛,但另一方面卻想做真正的自己,而陷於掙扎的痛苦中。更嚴重的,若是長期承受精神虐待,孩子長大後不敢感受自己的情緒,呈現冷漠疏離的狀態,很難和別人建立穩定與長期的關係。
怎麼判斷我有沒有情緒勒索孩子?
「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吵就叫警察伯伯把你抓走」… 這些路上常常聽見的威脅,雖然可以快速的利用孩子害怕的情緒達到父母想要的結果,但無形之中可能與孩子間產生了勒索的關係。因為孩子為了回應父母的要求,只好做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順從的話就可能會處在焦慮的情緒,以及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孩子不乖總是要教導、處罰,難道只要是逼著他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是情緒勒索嗎?其實,判斷自己是不是正在情緒勒索孩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去覺察:孩子如果拒絕爸媽的要求,是不是需要承擔爸媽施加的威脅,進而出現焦慮、沒有安全感?如果孩子的順從是為了要降低這些焦慮或擔心,那爸媽可能無形中正在勒索自己的孩子。
父母出現情緒勒索,3原則做修正!
1. 劃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界線
東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通常情感比較緊密,彼此的情緒界線是模糊的,這也常常是情緒勒索會發生的原因。如果爸媽能有個情緒界限,了解孩子難過是跟他的情緒狀態有關,跟爸媽本身「是不是個好父母」沒有關係,就更能給他空間處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自己有了情緒界限,也代表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當孩子出現不可控的行為時,父母的第一步是要先對自己有耐心,允許自己先休息一下,慢慢想辦法去面對與解決。
2. 有原則的管教
在處罰孩子的時候,要怎麼避免淪為對孩子情緒勒索? 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有兩個:第一是父母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父母不能因為正處於生氣中,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罰孩子,也不能因此就威脅、評論進而影響孩子情緒。第二是責罰必須是孩子能預測、接受的,會知道爸媽的處罰是有理由的。例如:孩子和兄弟姊妹打架而被罰站,這種處罰或責備是孩子可以預期也可以接受的,因為知道打人可能讓對方受傷,是不對的行為,爸媽會管教也是出自於此,並非因為有情緒、胡亂把氣出在自己身上。
3. 不要過度擔心孩子
請相信,孩子出生一出生就已經具備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成功快樂的能力。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是帶有過多的焦慮、恐懼或擔心的。真正為了孩子好,不是為孩子擔心、操煩就能達成,而是要讓孩子放手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創造專屬於自己人生的成功快樂。
內容編輯/Jennifer Chen
※ 本文由 MamiBuy 授權,原文出自於「父母情緒勒索並不等於愛!3原則修正你的情緒勒索管教」。
延伸閱讀
【任性媽學習不被情緒勒索】孩子生病時請給媽媽一個安靜的空間
一哭鬧就停不下來?4 步驟讓孩子學會處理情緒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 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