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原則,教你新生兒如何買保險! 2021 年最新版本

新手爸媽在規畫寶寶保險時,常遇到「該買什麼險種?」「買多少保障才夠?」這樣的頭痛問題。萬一買錯保險,不僅心累,寶寶的健康也破了一個防護網,突如其然的嚴重病症或事故的醫療支出,可能讓全家陷入困境。因此,在購買新生兒保單時,請掌握以下 5 大重點,以利於降低未來的不確定風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原則 1:出生前 1~2 個月「多了解」、「多比較」內容

寶寶出生後,尤其是第一胎的爸媽會非常的忙碌,在迎接新生命喜悅的背後下,需適應寶寶的生活作息,平均 3~4 小時餵奶、哄睡、陪玩、換尿布及洗澡等,根本很難抽出時間去了解新生兒保險內容,所以建議在寶寶出生前就要先規劃好。

原則 2:愈快投保愈好,出生 7 天內最佳

新生兒在核保時,保險公司會十分重視他們的身體狀況。如果在新生兒篩檢中發現大問題,日後想要買任何保險,會比較有難度。

一般新生兒篩檢會在出生 2 天時進行篩檢,檢查結果最快約 7 天會出爐,所以最好在尚未不知道結果前完成投保,即使篩檢結果有異常,保險公司仍需同意投保。買保險前,記得要先辦理戶口,取得姓名和身分證字號後才可以投保

原則 3:慎選醫療險,住院手術有保障

寶寶出生後的 6 個月,通常免疫力會逐漸降低,易罹患腸病毒、支氣管炎和流感等,相對的住院機會也會提高,萬一不幸嚴重到要動手術,還需要額外花一筆治療費用,此時醫療險就非常的重要,建議以「實支實付險」為主,上限內花多少賠多少,其保障範圍包含住院病房費、手術費及醫療雜費,其中手術費一定要選擇含有「門診手術」的實支實付醫療保單,因為目前門診手術比例約占所有手術的 7 成。

原則4:小孩好奇心強,意外險不可少

當孩子漸漸長大,對世界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什麼都想要去探索、去嘗試,而做出自己不認為的危險行為,像是爬到椅子上往下跳、想拿大人喝的熱湯、玩窗簾的繩子等,然而,可能一不留神就發生跌倒、碰撞、燒燙傷等傷害,若有投保意外險,可以減輕意外來臨時的負擔。

原則5:重大傷病、癌症和失能難預防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資料指出,臺灣每年約有 550 位兒童或青少年罹患癌症,在兒童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而萬一發生時,才足以減輕龐大的醫療開銷,而且越小投保,保費相對便宜。

各險種比較表

險種給付項目
終身醫療險以住院費用為主
實支實付醫療險住院費用、手術雜費、門診手術費
意外險意外身故、意外失能、燒燙傷、食物中毒、特定意外傷害醫療費等
重大傷病險依據健保重大傷病卡資格給付,保障範圍高達 300 多細項,像是阿爾茲海默氏症、腦中風、癌症、腦性麻痺、肝硬化、慢性腎衰竭、漸凍人、罕見疾病等
癌症險針對不同的癌症嚴重程度做給付,包含初次罹癌、住院門診化療、身故或骨髓移植等
失能險以機能喪失為判定,涵蓋中樞神經系統、眼、耳、鼻、口咽部、胸腹部、臟器、軀幹、上肢、及下肢等部位,分 1~12 級殘給付

家中的小寶貝第一道健康防護是醫療險和意外險,有了基本的醫療保障後,爸媽可考量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能負荷後,再備齊重大傷病、癌症和失能險。最重要的是,爸媽在規畫孩子保險的同時,也要記得回頭檢視自己的保險是否完整,萬一不幸發生風險,才有足夠的費用撐起一個家!

內容編輯 / Ami

※ 本文由 MamiBuy 授權,原文出自於「2021新生兒保單買對了嗎?不可不知的5大規畫重點」。

延伸閱讀:

懷孕生產保險請領原則!自然產、剖腹產理賠大不同
產前檢查怎麼選?一次瞭解羊水晶片、核型分析的差異
2021 年 8 月起,育兒津貼再加碼 1000 元!全台最新育兒津貼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