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六個月是減重的黃金期,但產後媽媽這段期間為了要照顧寶寶,較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去運動。加上哺餵母乳的階段,很怕吃得少又影響乳量,減重進程常因此頻頻卡關。中國附醫中醫婦科洪皓脩醫師教妳產後如何用對方法,健康享瘦不復胖!
中醫的產後瘦身策略
每個產後媽媽的最佳減重策略,都可能會因為個人生活習慣、哺乳與否、體質、既往健康狀態而稍有不同,以中醫調理幫助產後瘦身,可以透過中藥改善代謝、控制食慾、利水消腫、調整腸胃蠕動、緩解便秘。中醫師會參考目前的體質、症狀,輔以補養氣血、溫陽、利濕、活血的中藥,並顧及乳汁量與排便情形,打造屬於個人的合適處方、培養出易瘦體質。
洪皓脩醫師指出,產後媽媽因為運動量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加上為了哺乳吃得又多,採取自主體重管理經常會面臨瓶頸。中醫不僅幫助溫和減重,定期回診請醫師幫忙監測把關,減重也會更有成效!
而中醫埋線可以幫助局部身形的雕塑(肚皮、大腿贅肉、腰內肉、蝴蝶袖),在皮膚妥善消毒後以羊腸線埋入皮下組織,增進局部耗能燃脂。針灸可以刺激人體穴位,例如腳上的足三里、豐隆,腹部的天樞、大橫、氣海穴,能幫助調整腸胃蠕動與新陳代謝,有利於產後身材恢復。
產後瘦不下來,還有哪些原因要注意?
孕期體重變化:如果懷孕期間增胖太多,產後回到原本體重的難度會增加,一般建議將整個孕期增加的體重控制在 10 – 12 公斤(雙胞胎則建議控制在 13 – 16 公斤)。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不大吃大喝或盲目進補,也要顧及飲食的營養均衡,並適度運動防止體重失控。
年齡:同一個人 25 歲時的生產,往往比 35 歲時的生產更快恢復身材。基礎代謝率常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照顧小孩的體力也可能大不如前,所謂「生小孩要儘早」其實不無道理。
孕前、孕期的運動量:臨床上常觀察到,孕期有運動習慣的媽媽,骨盆底肌力較好、基礎代謝率較高,產後能更快恢復身材。因此除非有早期流產的風險,或嚴重心肺疾病、子宮頸閉鎖不全、前置胎盤等運動的禁忌,懷孕期適度運動不僅能維持基礎代謝率、避免體重失控暴增,也能增進體能、減少孕期產後筋骨痠痛的困擾。
產後的運動量:坐月子期間活動量少,營養補充又經常過量,導致產後體重下降不如預期。其實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好,生產技術也比以前進步,產後體虛的程度已相對減少。基本上,產後兩週內因為傷口尚未癒合,不宜太快開始中高強度的運動,活動時以不引起傷口疼痛為原則。當兩週後走路、彎腰、蹲站都沒太大問題時,就可以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產後哺乳:哺乳會消耗熱量,每產出 100 毫升的母乳大約消耗 60 – 70 大卡的熱量,哺乳發揮的減重效應在全母乳的媽媽更為明顯。但也別因此不忌口、盲目進補,吃進過多熱量而抵銷這項好處。
飲食控制:產後為了幫助傷口癒合、增加並維持充足的乳量,不宜採取太過激進的飲食控制,也不適合只做飲食控制而不運動。還在哺乳的媽媽可以試著改變進食順序,先喝湯補充哺乳消耗的水分、墊墊胃,再吃蔬菜增加飽足感、預防便秘,補充蛋白質(蛋豆魚肉類)幫助產出乳汁及傷口復原,澱粉類則安排在最後吃或只吃少量。兩餐之間如果不餓,也最好別嘴饞吃進一堆垃圾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單一食物減肥法即便初期有效,長期下來不僅營養不均衡,也常因為執行困難而復胖。也別認為水果纖維、維生素多而拚命吃,而忽略了水果的甜份也是導致肥胖的兇手。
壓力與作息:從女人變成媽媽,角色及生活型態的轉換常讓產後媽媽一時間難以適應,加上半夜常要起床擠奶、照顧寶寶,休息時間經常是零碎的。忙碌疲倦造成的壓力荷爾蒙分泌,容易導致食慾增加、脂肪囤積。產後媽媽要記得尋找後援、把握寶貴的休息時間,並適時抒發內心壓力,照顧寶寶以外也要照顧自己。
文 ∕ 洪皓脩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中醫師
※ 本文授權自洪皓脩中醫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