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閉鎖不全」難發現還會導致流產!分泌物變多、帶血絲要當心

「子宮閉鎖不全」難發現還會導致流產!分泌物變多、帶血絲要當心

新生兒的誕生,為家庭帶來無限喜悅。但懷孕中的各種早產風險,也往往帶給父母感到無限擔憂。其中,難察覺的「子宮閉鎖不全」就是一大問題。在婦產科,甚至有一種說法,這個疾病往往要犧牲第一胎,下一胎才能及早介入保住。

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彭福祥表示,子宮頸閉鎖不全最令人煩惱的地方,通常都沒有徵兆,子宮頸無聲無息地打開,羊水囊膨出到陰道,孕婦覺得陰道有異物感來就醫才發現,此時已很難保住胎兒。更典型的故事就是突然發生破水,趕到醫院沒多久胎兒就跟著生出來。由於大部分發生在16-24週之間,胎兒幾乎無法存活。

少數幸運的孕婦,剛好在例行產檢或接受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運氣好的,子宮頸尚未全開,羊水囊還沒膨出,這時有機會治療保住胎兒。

子宮閉鎖不全幾乎沒有症狀!

「子宮頸閉鎖不全」則與一般早產不同,子宮頸變短打開並非規則宮縮所引起,病人沒有腹痛情況,偶爾只是覺得分泌物變多、帶有一點血絲而已,意外發現時,常常子宮頸已經打開3、4公分,或是一個水囊膨出在陰道中。

臨床上更常看到是因羊水囊在陰道過久而破水,破水之後才引起宮縮造成肚子痛,到醫院沒多久胎兒就要生了,要成功安胎的難度極高,結局多是流產或早產。

照片檔 ID:922691860

危險因子:曾進行子宮手術或是多胞胎

為什麼會發生子宮閉鎖不全?彭福祥無奈表示,答案是「原因不明」,不過臨床上有些危險因子,包括:曾經接受過子宮頸圓錐狀切除、子宮內頸大顆息肉或息肉狀肌瘤、子宮頸擴張病史(多次人工流產或中期的引產)、先天子宮異常(雙角子宮、單角子宮、先天性子宮頸長度過短等)及多胞胎,較容易發生子宮閉鎖不全的問題,但具有這些危險因子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生。

事實上,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發生機率非常低,大約只有1/500-1/2,000,有過這些情況的孕產婦在早期懷孕要多加注意。除了危險因子外,更重要是病史,如果曾經有在24週前發生妊娠中期流產的媽媽,很有可能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此次懷孕必須更加小心。

子宮頸閉鎖不全有辦法治療嗎?

彭福祥表示,是否能夠治療要看發現的時間點,如果因為閉鎖不全而破水的人,破水後通常會引起宮縮,因為子宮頸已經開,往往到院後沒多久胎兒就生出來了,即使沒有馬上娩出,但因破水也安胎不了多久,在這週數預後非常不好。

如果發現時還未破水,但子宮頸已打開且羊水囊已經膨出到陰道,這時以「期待療法」為主,也就是持續臥床安胎,只要不破水,能撐到25週以上,胎兒才有較高存活機會,其成功率取決於羊水囊膨出程度。

如果發現時羊水囊尚未膨出或只膨出一點還摸得到子宮頸,那治療就有多點選擇。第一種就是前述保守性期待療法,絕對臥床加上黃體素注射。第二種則是「拯救式的子宮頸環紮術」,將羊水囊推回去一些,然後把子宮頸綁起來,如果成功就有機會不用絕對臥床,甚至也可能出院。

大家可能覺得手術會好些,但事實上根據文獻統計,兩者對胎兒預後並無差異。此外並非人人都能接受手術,例如:有規則宮縮或感染者就不適合接受手術。環紮手術也有其併發症,包括術後反而引起宮縮,必須長期住院安胎,留置縫線也有感染風險,術後也可能發生提早破水而失去縫合環紮效果,這些都須說明與患者了解,但如成功就有機會出院正常生活。

至於拆線時間,一般是在36週,可在門診進行,若在此之前子宮開始收縮早產,就要剪開環紮縫線,以免子宮頸受傷。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最好的方法

彭福祥坦言,要早期發現並不容易,有前述危險因子的孕婦,可以在懷孕中期約16-18週開始,較為密集追蹤測量子宮頸長度,如有疑似閉鎖不全病史者,甚至要再提早至14週起開始追蹤。

不過多數子宮頸閉鎖不全孕婦是追溯不出危險因子的,然有些患者會有分泌物變多或帶有血絲,所以如果孕產婦有這症狀,應儘快就醫,以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子宮頸的的長度及狀況。

不過是不是每個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的孕婦,其後每胎都要做「預防性環紮手術」呢?其實也不一定,根據文獻統計,下一胎會再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機會只有約3-4成,所以並非都須做預防性環紮。一般可請這些孕婦從14-16週起連續測量子宮頸長度,一旦有發現子宮頸逐漸變短,再安排子宮頸環紮手術。

彭福祥提醒,子宮頸閉鎖不全是一個不易預防的疾病,所幸發生率不高,孕產婦應對此疾病有正確認知,並隨時留心自身的異常狀況,該就醫時不要拖延時間,以免狀況變得更糟。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免疫力太強無法先察覺!孕婦反覆流產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一種

懷孕也可以跑步嗎?醫師教學遵守 5 招就可以照常跑

教妳6招孕婦瑜伽動作 懷孕還是可以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