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摔傷如何處理?預防寶寶摔傷 照顧者的 9 大必知守則

嬰幼兒摔傷如何處理?預防寶寶摔傷 照顧者的 9 大必知守則

嬰幼兒在學會翻身、坐好、爬行、走路,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讓父母滿心期待,但稍不注意恐會釀成意外,該如何預防嬰幼兒摔傷,以及若真發生摔傷意外又該如何處置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龍逐步解說相關重點。

許多媽咪分享自己在照顧寶寶時,總是在她離開身邊去洗澡、上廁所、倒垃圾、接電話、簽收快遞或關瓦斯爐的短短幾分鐘之間,就聽到寶寶摔下來的聲音,隨之而來就是寶寶的大哭聲,看著嚎啕大哭的寶寶,更是讓媽咪們心疼不已,而等到後續發現寶寶後腦勺腫一個包,究竟第一時間該怎麼做呢?

張龍醫師指出,當寶寶開始有行動能力時,就容易摔傷,最早是從學會翻身的那時起,就讓摔傷的可能性大增,大部分寶寶是 4 至 6 個月開始會翻身,所以當寶寶 4 個月大時就必須要多加注意。

臨床上許多寶寶第一次摔傷,就是在學會翻身後,家長疏於照料就滾下床,但也有少部分寶寶是從背巾上掉下來或嬰兒車翻車後摔落;翻身是寶寶的本能,當他躺著腳會不斷搖晃或往上踢,或者總是看往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側躺,代表寶寶開始有想翻身的欲望。

造成寶寶摔傷 的 3 大原因

在寶寶尚未長大去幼兒園上學以前,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在家中,因為寶寶通常都待在家裡,鮮少有出門的機會,而在家中又最常在尿布台、床上、沙發上、樓中樓的樓梯、窗戶邊、浴室等地方摔傷,等到去上課後,則容易在公園或遊樂場等地方有摔傷危險。

  1. 照顧者疏失
    嬰幼兒在家發生意外的比例最高,其中多半來自於照顧者的疏失,照顧寶寶是非常需要體力、耐心和智慧的工作,這裡面承擔著重大責任,但全職媽媽都是單獨一個人照顧孩子,只要稍有不慎或將眼神離開孩子,就可能釀成意外。
  2. 寶寶沒有危機意識
    當寶寶學走路或爬行,開始有行動能力的同時,正是對於凡事好奇、探索的時刻,雖然家長應該鼓勵寶寶去了解外在世界,但他們沒有危機意識,無法分辨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安全或危險的,這種想要到處嘗試的心態,會使照顧者總是捏一把冷汗。或是寶寶的動作發展還不夠成熟,他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動作,例如爬上溜滑梯,但是卻無法做到,不小心就會摔傷。
  3. 危險的環境
    寶寶無法分辨週遭環境是否有危險性,可能一不注意就從床上滾下來、浴室滑倒或想把窗戶打開往外看,結果不小心掉出去!家長對於寶寶的動作必須要有即刻反應,也應該隨時為寶寶移除危險因子,針對環境可能造成危險的地雷提供防護,這些本身可能就存在危險的環境,家長應特別注意。若寶寶開始喜歡爬上爬下,照顧者應該先確保高度,讓寶寶自己可以爬上去和爬下來,以免引起危險。

寶寶摔傷時的處置 4 步驟

張龍醫師說明,在寶寶摔傷當下,必須評估傷勢嚴不嚴重,通常爬得高度越高會越摔得越嚴重,只要在 120 公分以內的高度摔下,相對來講還算安全,但是若高度高達 2 公尺以上就可能會有危險,因為低處摔下通常頂多摔到四肢及軀幹,但從高處摔下就可能摔到頭部及骨頭,所以危險性相對較高,但即便是低處摔下也必須注意是否傷到腹部,以免有內出血的情況。

  1. 檢查意識
    在寶寶摔傷的第一時間,首先要看寶寶有沒有失去意識;第二看是否有流血傷口或腫脹出血;第三則看寶寶動作是否正常,四肢是否在動作時受到侷限,變成一拐一拐或無法動作;第四注意後續有沒有出現腦震盪的症狀,腦震盪會引起嘔吐、嗜睡、食欲變差、活力變差,嚴重時甚至會抽搐及肢體無力。
  2. 處理傷口
    張龍醫師進一步解釋,若傷口有流血就要先做加壓式止血,傷口不大就可以上藥之後再觀察,若持續出血或出血位置靠近重要部位,像是眼睛受傷就要特別注意;傷口若為封閉性傷口,也就是俗稱的「瘀血」,建議先冰敷讓血管收縮,等到 24 小時後再熱敷,血管比較容易擴張將瘀血吸收,期間避免做推拿,以免讓暫時性止血部位又出血;瘀血代表撞擊到的部位有受傷。
  3. 注意是否內出血、骨折
    更要注意是否有內出血、骨折的情形;臨床上曾遇過一開始僅出現臉色蒼白、肚子痛,後來才發現是腹部出血的案例,因此千萬不能輕忽任何徵兆。
  4. 注意腦部狀況
    另外,新生兒摔傷可以持續觀察前囪門是否有膨出,有膨出代表腦壓增加,腦部有受傷的疑慮,且寶寶此時無法以語言溝通,會用哭鬧來表達頭痛不舒服,回家後必須 24 小時密切觀察寶寶,並且每 2 小時觀察一次,持續至少 3 天至 1 週,有問題立即送醫。

預防嬰幼兒摔傷的重要守則

家長不可能隨時隨地將寶寶帶在身邊,更不可能完全保證寶寶在生長過程不受傷,但寶寶多數的受傷意外,是可以預防的。

若寶寶摔傷,其中很大原因都出自於照顧者,因此張龍醫師建議要讓寶寶有安全的家庭環境,玩樂的方式要安全,玩耍時有安全保護措施,且照顧者必須隨時從旁照料,以下將詳細說明 9 點預防嬰幼兒摔傷的做法。

  1. 遠離危險地方玩耍
    不讓寶寶在任何有可能摔傷的地方玩耍,舉例來說,陽台或樓梯旁邊都應該避免,而家中的樓梯必須在樓梯口裝設護欄,並且記得要隨時上鎖,以免寶寶摔下樓。
  2. 注意窗戶及陽台高度
    每年都有嬰幼兒從窗戶或陽台上跌落,導致死亡或嚴重摔傷的意外,因此窗戶和陽台高度,依照法規規定至少要有 110 公分以上,並且避免在窗戶旁邊擺設椅子、床墊或床板等可以踩踏上去的物品,以免寶寶可以輕易攀爬碰到窗戶邊緣,並建議加裝隱形鐵窗、兒童防護窗或增設安全開關,窗戶若安裝安全鎖,開口就只能打開 10 公分,讓寶寶無法攀爬出去。
  3. 不宜使用學步車(螃蟹車)
    當寶寶學習走路時,時常有家長會讓寶寶坐上學步車,即為俗稱的「螃蟹車」,但由於學步車所增加的可移動性,遠超出寶寶擁有的能力,學步車有輪子使寶寶不易控制,若是靠近樓梯摔落,可能造成骨折、頭部受傷,甚至是死亡。
  4. 坐椅子繫上安全帶
    寶寶可能會從任何有高度的地方摔下,因此讓寶寶坐上椅子時,務必繫上安全帶,並且要教育寶寶坐在椅子上時,不可以站起來,必須乖乖坐好。另外,許多家長會讓寶寶坐「幫寶椅」,使用時應該放置於地上,不該將椅子放於高處,抑或是另外一個成人使用的椅子上。
  5. 適時調整嬰兒床床欄高度
    避免將寶寶單獨放在床上,以免翻身時從床上摔下,最好將寶寶放置於嬰兒床內,但必須依照寶寶年紀大小來調整床欄高度,若寶寶站起來,床欄高度已經不足身高的四分之三,就可能可以直接爬出來,因此家長必須適時調整床墊及床欄高度。
  6. 避免睡雙層床上鋪
    家長購買雙層床給孩子時,必須等到孩子 6 歲以上才能睡上鋪,因為攀爬上去及下來的同時,就增添許多危險性。另外,房間地板可鋪設軟墊,能夠減輕寶寶不小心從高處摔落時的重力,降低受傷的程度。
  7. 坐購物車座椅綁上安全帶
    現今許多購物中心都會提供能夠讓寶寶坐在裡面的購物車,家長讓寶寶坐上時,必須使用安全帶綁住,更應該避免直接將寶寶放在購物車的物品擺放區域,因為購物車的重心高,容易有翻車的情況。
  8. 挑選鋪有軟墊的遊樂設施
    帶寶寶去任何玩樂的地方,要注意有沒有鋪設軟墊,並且看中間是否有空隙,但家長更應該教導寶寶按照遊樂區的遊戲規則玩,以免發生危險;而許多遊樂場或親子餐廳會分成小寶寶與大寶寶的區域,避免大小孩玩耍時不知輕重,一不小心就傷到小小孩。
  9. 學習運動備齊頭盔護膝
    日常生活中帶孩子去溜滑板車或騎腳踏車時,必須準備頭盔、護膝,若是玩耍時摔倒,至少有保護措施。

文/媽媽寶寶 圖/雷思瑜

※本文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嬰幼兒摔傷如何處理?預防寶寶摔傷 9 大守則」

延伸閱讀
小孩意外處理大全!燙傷、噎到該怎麼辦?(上)
新北 7 月大嬰掉下床,因爸媽疏忽 20 多天後不治!撞頭 3 天內是觀察關鍵,5 狀況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