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是造成嬰幼兒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在台灣,每年約有 1 千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 9 成為 2 歲以下的嬰幼兒。醫師指出,新生兒染 RSV 臨床上不只可能出現快速呼吸衰竭的情況,病情即使好轉,未來患上氣喘風險將增 4 倍,因此建議媽媽們可以在孕期接種 RSV 疫苗,預防新生兒感染風險。
寶寶感染 RSV 後 可能快速出現呼吸衰竭
國泰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洪依利指出,臨床曾有一位孕期 35 週順利出生的寶寶,在 2 個月大時,因感冒症狀入院治療。但經過心臟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寶寶除存在肺動脈異常,同時被確診為 RSV 感染。
寶寶感染後病情發展快速且凶險,住院 24 小時後寶寶即出現呼吸衰竭,緊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然而,RSV 與先天性心臟病的雙重打擊,讓寶寶情況急速惡化,最終在轉入加護病房 48 小時內不幸離世,原本欣喜迎接小生命的家庭面臨天人永隔悲劇。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高達八成 (83%) 的 RSV 感染住院病例集中在 0-6 個月嬰兒 ;且更令人憂心的是,每 4 位因 RSV 感染住院的嬰兒中就有 1 位 (28.7%) 可能因病情惡化而需要進入加護病房接受密集治療。
新生兒染 RSV 未來氣喘風險將增 4 倍 呼吸道後遺症恐長達 10 年
洪依利說明,根據臨床觀察,感染 RSV 的住院嬰兒平均需要 3-7 天的住院治療,重症的住院時間更可能長達 20 天以上,此外,RSV 感染的影響並不止於急性期,一旦感染過,未來氣喘風險是未感染 RSV 新生兒的 4 倍外,許多新生兒在康復後仍可能面臨長達 10 年以上的後遺症。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呼吸系統疾病排名台灣新生兒死因第 3 位,僅次於先天性畸型以及導致罹病或致死之外因。而全球每年超過 3 千萬人次感染 RSV,並造成超過 3 百萬人次重症及超過 10 萬人死亡。其中,RSV 感染更是全球嬰兒主要死亡原因 ,對 0-6 個月新生兒健康形成嚴重威脅。

孕婦可接種 RSV 疫苗 預防新生兒感染風險
在寶寶發展出自己的免疫力前,主要依賴母體提供的抗體來預防疾病,媽媽可以透過胎盤將抗體傳遞給胎兒,為新生兒提供初期的免疫保護。
據台灣 ACIP 建議,孕婦在 28-36 週孕齡接種 RSV 疫苗,能預防新生兒在出生後 6 個月內的感染風險。而除了 RSV 疫苗外,孕婦還可以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及百日咳疫苗,建立更完整的防護屏障。
黃建霈提醒,透過孕期接種疫苗的主動預防策略,不僅可明顯降低新生兒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還可以強化醫護團隊與家長間的互信關係,更能有效減輕月子中心和產後護理機構的照護負擔,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