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孫是天性?長輩 6 大錯誤教養方式 情境化解一次看

現代家庭幾乎都是雙薪,有了孩子後,很自然地第一順位會選擇給長輩帶,或就算是平時托給褓姆,但遇到臨時需要加班時,長輩多半還是必須扮演褓姆角色。但時代演變,長輩與年輕一代在育兒上已經有明顯不同,長輩寵孫行為常演變成兩代之間的衝突,爸媽又該如何因應呢?

長輩寵孫原來是有科學根據的!美國一份研究中發現,當阿嫲看見孫子、孫女時,大腦中與情緒、同理有關的部分,就會出現活躍狀態,甚至比對自己的孩子更能產生同理心。由此可見,長輩跟孫子女相處時,更容易體會到他們的情緒;當孫子女哭時,他們也會感到悲傷;孫子女開心時,他們便能感受到歡樂。因此,長輩寵孫似乎真的可說是天性使然,但對於想要教養好孩子的爸媽來說,長輩的寵孫行為,卻會破壞了管教的一致性,讓人感到非常困擾。以下列舉長輩常出現的寵孫育兒方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寵孫行為 1:犯錯時,以「孩子還小不懂事」帶過

當孩子出現明知故犯的錯誤,譬如已經告誡過無數次,不可拿阿公的眼鏡來玩,不聽勸的孩子因此把阿公眼鏡摔破,這時爸媽理應出面訓導,給予適當的處罰。但長輩卻可能不忍孩子受罰,習慣用「孩子還小不懂事」來帶過孩子犯錯,如此教養方式,可能會讓孩子長大後養成,犯錯不用負責的習慣。

化解法:跟長輩溝通孩子犯錯適度處罰的重要性,並可由長輩選擇可接受的處罰方式。

寵孫行為 2沒多少錢,孩子要就買給他

為了避免孩子予取予求,爸媽可能與孩子約法三章,一個月只能購買一次玩具,但長輩看到孫子女賴在玩具店不走,哭得聲嘶力竭,這時於心不忍的長輩,可能反而會責怪起晚輩來:「又沒多少錢,就買給他吧!」

化解法:盡量避免在非購買玩具期間在玩具店停留,平時也能傳達長輩關於孩子每月買玩具的次數、價格等規定,並取得認可。

寵孫行為 3「玩具壞壞」以責怪別人方式安撫孩子

剛學走路的孩子,常會不小心絆倒,這時長輩為了安撫哭泣的孩子,便會拍著地板或絆倒他的玩具說:「玩具壞壞∕地板壞壞,害我們跌倒!」雖然孩子當下可能停止哭泣,但是長久下來,易養成孩子做錯事便責怪別人,長大後變成一個會推卸責任、無擔當能力的成年人。

化解法:當長輩這樣告訴孩子的當下,爸媽可導正說詞:「自己不小心,不哭,要勇敢!下次要注意!」

寵孫行為 4「阿公幫你就好」剝奪孩子學習機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藉由學習生活自理能力,來發展成獨立的個體。一歲多的孩子可能會嘗試拿湯匙吃飯,兩三歲的孩子可能會練習穿脫衣物,再大一點則喜歡學爸媽,做一些他們能力範圍可以處理的家事。

但這些看在長輩眼裡,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會做,或可能怕讓孩子做花更多時間且反而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因而選擇以凡事代勞的方式來處理,但這卻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且在學習力最強的年紀處處代勞,未來也易養成什麼都不想動、什麼都不會的習慣。

化解法:跟長輩溝通,孩子自己做會更開心、也會更有成就感!平時與孩子獨處時,可讓他多動手做,當孩子手腳更靈活後,長輩也比較不會制止。

寵孫行為 5不忍孩子肚子餓,正餐不吃就提供點心

有些孩子吃正餐時間不專心,只顧著玩耍,到了非正餐時段卻又喊肚子餓、想吃零食,而爸媽為了養成孩子好好吃飯習慣,規定不吃完正餐就不提供午後零食,但在豐衣足食的現代社會,長輩哪裡能忍受孫子女挨餓呢?但偶而提供零食還無妨,若經常如此,孩子便容易正餐不吃,只吃零食,長久下來勢必健康會出現問題。

化解法:以健康為著眼點,多讓長輩知道哪些食物是孩子需要的營養,可讓他們長得更好,同時告知常吃零食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

寵孫行為 6挑戰爸媽育兒方式,造成管教不一致

爸媽對於孩子的教養可能自有一套規矩,長輩卻可能對自己兒子或媳婦的教養方式不認同,或只要孫子一哭,長輩便會介入,讓爸媽教育方式很難貫徹。而這易形成孩子未來柿子挑軟的吃,利用長輩寵孫的心態,來獲取自己想要的,這種孩子長大後也較出現偏差行為。

化解法:避免正面衝突,可與孩子獨處時再來教導正確觀念。平時可讓長輩多多吸收正確教養資訊,譬如一同觀看相關電視節目。

文/Champimom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本文由《Champimom》授權,原文出自寵孫是天性?長輩教養方式6大情境化解法

延伸閱讀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這5種媽媽類型、行為,最毀孩子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