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罵孩子!這 3 種處罰方式更具說服力

打罵是最下下策的處罰方式,因為孩子並無法學會正確的行為,反而會加深他們的恐懼感,甚至模仿然後加諸在別的小孩身上。孩子犯錯該怎麼教?如何才能罰進心坎裡呢?

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你還在用打罵教育孩子嗎?有研究發現,3歲前被用打罵教養,5歲後打人的機率,高達一般孩子的5倍。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提到,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但不見得是立即表現起來,有時候是先烙印在腦子裡,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

提醒父母應認清打罵的處罰方式只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孩子並無法學會正確的行為,別再讓自己的怒氣凌駕於理性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處罰的重點,是讓孩子明瞭錯誤、對自己負責

就處罰的當下而言,孩子只會陷入極度的恐懼中,有時候父母說的責備或怒語孩子壓根沒聽進去,他們只知道「現在爸媽很生氣」而已。請記住,處罰的重點不在於讓孩子害怕,而是要讓孩子明瞭錯誤並改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最核心的價值。

最好的處罰方式是……

1. 計時隔離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比如發脾氣、罵人、搶東西,請要求他暫停手上的活動,獨自一人冷靜一會兒,再尋找解決方案。

2. 暫時剝奪他們喜愛的事物

爸媽一定知道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或事物,只要限制這些事,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處罰了,例如取消玩平板的時間、不可以吃點心、不能跟同學出去玩等。

3. 自行承擔後果

孩子不吃飯玩食物?當下就沒收食物讓他承擔餓肚子的後果;愛搶別人的玩具?直接取消他今日玩玩具的權利。比起處罰,讓孩子承擔後果能讓他們知道錯誤行為必須付出代價;必須注意的是,後果發生的時間必須即時,也要與錯誤行為有直接相關。

讓孩子明確知道「為何被處罰」

在孩子的情緒平靜時,請孩子來到爸媽身邊,爸媽可以配合孩子的高度蹲下,以拉近兩人身高差距。再以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能夠理解的語言文字與速度,告訴孩子:先對他犯錯表達難過傷心(不是生氣),然後描述他的行為,並告知為何受到處罰、為何不能做那些事,最後教導他正確的行為。把重點放在教導上,孩子才能夠一點一滴地學習、進步。

文/MamiBuy 媽咪拜 圖/孫沛群

※本文由 MamiBuy 媽咪拜授權,原文出自不要打罵,這3種處罰方式更具說服力

延伸閱讀
限制用手機、禁止玩電腦等於體罰?爸媽別緊張,是「合理管教」
責罵體罰out!孩子人生第一個叛逆期,3招陪他一起度過
體罰很有效?孩子被打就再也不敢?盤點體罰對兒少造成的 4 種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