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外出用餐安安靜靜、和平度過用餐時間?這恐怕是長期困擾著家長們的問題,親子教育專家王晴分析,帶孩子出門用餐前應該教導他們 3 項能力,全家外出用餐就能共度快樂時光。
天天在家吃飯總會有膩的時候,家長們偶爾也會想帶著家裡寶貝出去用餐,但往往考慮到孩子可能時而搗蛋時而哭鬧,說都說不聽,狀況像「不定時炸彈」,就放棄了。這時,如果爸爸媽媽們先培養孩子幾個基本能力,也許就能順利解決困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出外用餐前寶貝必學 3 能力
1、 耐心等候的能力
進餐廳前排隊的時間,甚至點餐後等待餐點的時間,都需要寶貝們耐心的等待。不過讓孩子乖乖等待時間過去幾乎不太可能,王晴提到美國教育家 L. 羅恩賀伯特的方式,如果發現孩子暴躁並難以管教,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分散孩子注意力,如小遊戲、玩具、畫畫、講故事等方式輔助,延長孩子的耐性,找事情讓他們做,孩子就能乖乖等待不哭鬧。
2、 觀察人事物的能力
有時家長帶著孩子跟友人用餐,過程中聊天或看菜單,難免忽略孩子,如果孩子具有觀察能力,就不會因為得不到關注而吵鬧、吸引家長注意。王晴也分享自己面對孩子的教學心法,「如果你覺得無聊、有事要跟爸爸媽媽說,就觀察他們,當講完話、事情做完的時候拍拍他們,他們就會注意到你了。」
王晴補充,這項能力也包含觀察周邊環境,譬如孩子注意到他人都在耐心排隊時,自己也會模仿同樣行為而一起等待;或是在遊樂區玩耍時,也會透過觀察旁人行動,避免與他人碰撞或發生其他意外而受傷。
3、 自己吃飯、陪伴自己的能力
在餐廳無論大人小孩都是 1 人 1 座位,孩子用餐時,爸爸媽媽也在用餐,因此他們必須獨立食用完自己面前的食物!王晴認為,出外用餐前,先培養孩子能夠自己吃飯的能力,無論用手或餐具都沒關係,重點是「自己吃完、處理完」1 份食物。
當然,也可能出現小朋友吃完時,家長還沒吃完食物的狀況,王晴表示,這時候就考驗寶貝們「陪伴自己」的能力,他們要學會在爸爸媽媽無暇顧及他們的時間中,陪伴自己、找點事做,這其實也運用耐心與觀察的能力。
整個用餐過程中,需要孩子 3 項能力兼備、交互使用。當孩子都準備好了,才建議爸爸媽媽帶著寶貝出門用餐,不僅過程孩子不吵鬧;家長也不生氣,還能和樂融融度過用餐時光!
文/陳韋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在外用餐孩子哭鬧怎麼辦?教養專家教 3 招,讓寶貝乖乖吃飯不搗蛋
不一樣的教養心法!親職專家:理解孩子天生氣質,家長輕鬆教養不抓狂
小孩怕生很害羞/太歡難控制怎麼辦?用「九大氣質向度」來引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