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育率連年降,每位媽媽生育子女都不容易。為了加強男性在準媽媽們生育階段的行動力,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推出 5 個指標,提供給準爸爸們檢視自己是不是「神隊友」、如何成為「神隊友」,盼以此提高婦女生育意願。
台灣少子化問題愈趨嚴重,從 2001 年起,平均每位婦女生育數為 1.5,意即每位婦女只生養 1.5 名子女,之後更是一路下滑,時間來到 2021 年,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總生育率僅剩 0.975,每位婦女生養子女數竟已不超過 1 人。
對女性而言,要迎接一個小生命、成為媽媽的身分,煩惱大至經濟壓力、托育環境、社會氛圍等;小至家庭分工等,必須考量、克服諸多困難才可能願意邁入生養育兒階段。因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為了解決女性們的「小煩惱」,推出 5 個指標讓準爸爸們檢視自己是否為妻子孕期中最貼心的幫手。
準爸爸判斷 5 指標:S、U、P、E、R
- S:Support 全方位支持
檢視自己是否有陪產檢、陪同妻子飲食等,以全方位支持伴侶度過孕產期。 - U:Use 運用資源
研究顯示男性若在女性孕期階段積極介入,能幫孕產婦在孕期、產後獲得最好的幫助與照顧,準爸爸們可向學會、婦產科、當地機構,甚至所在公司主動洽詢產婦手冊、生育補助等資源。 - P:Parental 育兒預習
參與爸爸媽媽教室,學習產後育兒工作,像是包尿布、泡牛奶等。 - E:Exercise 孕婦運動
每日定期陪同孕婦散步、練習呼吸,或詢醫師如何安全進行強度更高的運動。 - R:Restrict 限制壞習慣
準爸爸們在孕婦產期甚至備孕階段,得盡量避免戒酒、熬夜等傷害健康的習慣,才能讓準媽媽們生理心理都健康。
準爸爸準備7方法
準爸爸們除了可以透過以上 5 個檢視自己有沒有做到,也可以學習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從參與產檢、參加爸媽教室等 7 個方法中做足準備,手冊裡也都有更詳細的說明提供給準爸爸。
1、一起參與產檢
政府提供 14 次公費產檢,鼓勵爸爸們善用陪產檢假陪同伴侶產檢,也可諮詢醫師、助產師後,共同決定產檢項目。透過產檢,不僅能更清楚了解不同階段的胎兒成長及母體變化,也可以切身參與孕育寶貝的神奇與奧妙,更重要是能使另一半感受到丈夫的貼心呵護。
2、瞭解懷孕及生產的資訊
現代資訊流通發達,透過書籍、雜誌、網站等都可獲得在懷孕、生產時期裡豐富多元的知識與資訊,因此先做足功課,也不會太過無所適從。
3、注意孕期營養均衡、孕吐
懷孕後準媽媽因為荷爾蒙、代謝影響,導致飲食習慣不同於以往,可能受孕吐影響而胃口不佳;也可能胃口比懷孕前更好,但食物攝取太少或過多都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
建議準爸爸可以多關心另一半營養狀況,準備合宜的食物,若需補充營養品、保健食品,則可諮詢專業醫師、營養師。同時也可以陪伴伴侶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如不吃高熱量食物、少吃油炸、宵夜、含糖飲料等,多選擇天然、當季、原型的食物。
另外有懷孕過程會嚴重孕吐的媽媽,國健署則建議,準爸爸們可以隨時準備好方便嘔吐的塑膠袋、垃圾桶,並在伴侶孕吐結束後及時送上一杯可以消除口中餘味的水。另外食物上也能預先準備有助減少反胃不適的蘇打餅乾、吐司、穀類食品等。
4、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菸品對孕婦及胎兒會造成危害,無論是二手菸、三手菸,如果爸爸有抽菸習慣,應嘗試努力戒菸,讓自己更健康的同時,也能讓另一半在無菸環境下安心孕育寶寶。
5、參加爸媽教室
許多產檢院所都會舉辦爸媽教室,邀請專業醫護人員、專家教授各種孕產、育兒知識,包括懷孕生產知識、生產減痛課程、哺餵母乳、新生兒照顧,可安排時間與伴侶一起去上課學習陪伴照顧技巧,共同參與孕產過程。
6、準備孕產、育兒用品
懷孕期間要準備孕期、產後、育兒等相關用品,爸爸在此過程中也能認識這些產品的用途,同時學習相關育兒技巧,為將來的育兒做準備。
7、討論生產、哺乳及育兒計畫
面對新成員誕生後的生活變化,建議懷孕中後期的夫妻討論生產、哺乳及育兒計畫,包括生產方式、陪產、如何坐月子、哺乳方式、是否留職停薪或請育嬰假、孩子日後如何照顧及家務勞動分擔等等,都必須提前安排,彼此先有共識,做好溝通及準備,才不用面對未來因此爭執不休的狀況。
無論準爸爸們多忙碌,只要從太太懷孕、生產期開始,依循台灣婦產科學會的 5 個指標、國教署爸爸衛教手冊的 7 個方法,就能努力成為伴侶在孕期中的幫手,並與伴侶一同面對各種挑戰,迎接寶寶的到來。
文/陳韋彤 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產前關係檢查可協助夫妻控管心理壓力!醫師:應將夫妻關係照護納入婦產科診間
新手爸爸也會產後憂鬱:有這 2 症狀要注意!
不孕非絕症!醫:心理壓力是關鍵,「正向備孕」成功機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