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妊娠高血壓可說是「母嬰殺手」,主要原因是全身血管攣縮,導致血流量減少,造成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外,還會影響胎盤功能,進而對胎兒生長造成負面影響,不可不慎!
認識「妊娠高血壓」,謹慎看待風險
所謂的「妊娠高血壓」,指的是懷孕 20 周後發生血壓升高的狀況,收縮壓大於 140mmHg 或舒張壓大於 90mmHg,且原先沒有高血壓病史者。初產婦、曾經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糖尿病、腎臟病或免疫疾病患者都是好發族群。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許多妊娠高血壓婦女在分娩後,血壓就會逐步正常,然而,若是孕期中控制不佳,便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子癲前症,出現「妊娠毒血症」。
除了血壓升高,還會伴隨全身水腫、蛋白尿,並且出現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上腹疼痛等症狀,嚴重時將對肝腎及凝血系統造成破壞,同時影響胎兒健康。
康涵菁進一步說明,產生胎盤鈣化或胎盤早期剝離、胎兒體重過低或生長遲滯,並且可能有早產或是胎死腹中的危險,因此,對於妊娠高血壓一定要小心謹慎地看待。
中醫分虛實兩類型,用藥針灸皆可治
康涵菁指出,妊娠高血壓可對應到中醫的「子暈」、「子眩」、「子腫」及「子癇」,臨床治療上,可分為虛證和實證兩大類型。
虛證
- 發生原因:是由於懷孕時期陰血會下聚養胎,若本身肝腎陰虛,便可能因此而陰血不足難以制陽,導致肝陽上亢。
- 治療方法:需以滋陰潛陽為主。
實證
- 發生原因:因為懷孕時期情緒緊繃,肝氣鬱結化熱化火,擾動風陽。
- 治療方法:以平肝息風為主。
康涵菁強調,除了辨虛實以外,也需觀察病人水腫的情況,適時選用健脾利水的藥物去幫助水濕代謝,並且酌加補腎固胎的藥物,才能控制血壓同時安胎。除了用藥以外,也可透過針刺百會穴、風池穴及太衝穴來協助降低血壓。
若是不敢針灸的孕婦也不用擔心,她補充說明,可以在耳朵上的降壓穴、降壓溝或耳神門穴上敷貼王不留行子,輕柔的按壓用指腹刺激,同樣也能幫助血壓的穩定。
飲食與心情很重要!喝 1 茶飲安胎降壓
康涵菁提醒,擔心妊娠期間血壓升高的孕婦,飲食方面可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食物如雞肉、魚肉與豆類,還有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像菠菜、空心菜、香蕉和奇異果,並多補充水分,同時減少過多鹽分攝取。
躺臥休息時,可採取左側臥,以減輕子宮壓迫下腔靜脈,改善胎盤的血流供應。懷孕期間盡量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維持充足睡眠不熬夜,避免因情緒過度緊張或是過度勞累導致血壓上升。
康涵菁說,血壓輕微升高的孕婦,可以在中醫師的評估之下適量的服用「杜仲續斷茶」。杜仲與續斷皆有滋補肝腎之功,同時還可幫助安胎,並且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孕婦於懷孕期間除了須定期監控血壓以外,同時密切注意身體是否有出現頭痛、視力模糊或腹痛等症狀,並且多留意胎動,盡早發現治療,才能保護母體,也保護胎兒。

諮詢專家: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 康涵菁中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