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 8 歲時,有一天問李心潔:「你是不是不快樂?如果你不快樂,我也不快樂。」這句話讓李心潔第一次意識到必須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的黑暗面和解。
金馬影后李心潔在《20 30 40》電影書中,提到「我有太多夢想了…希望以後可以結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希望做電影幕後工作、希望可以當導演…」當媽媽,是她的人生夢想之一。
李心潔說:「我的家庭觀念很重。」從小她在大家庭長大,除了爸媽和3個弟弟,外婆、爸媽的手足等親戚給她很多的愛,「從小我被各種愛滋養長大,當我長大以後,自然會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家。」
2月下旬,李心潔特別接受《未來Family》的採訪,分享她當媽媽以來的心情轉折。
女兒一句話,讓她直面自己的心
20幾歲時,李心潔的事業如日中天,因為拍《見鬼》與導演彭順相識,猝不及防的愛情,讓她一下子升格成「母親」。彭順與前妻育有一個女兒,才2歲的孩子怯生生地喊李心潔「媽媽」,融化了她的心,「原來那一刻我們就認定了彼此。」
孩子5歲時,李心潔雖然尚未結婚,卻已經扮演繼母的角色,把女兒帶在身邊照顧。
才二十啷噹,且拿到金馬獎未久、前景一片看好,李心潔選擇放下事業、帶孩子,心裡多少還是有點不平衡。加上太年輕、沒有經驗,很想要當個好媽媽,「不小心就落入很俗氣、傳統的觀念,去要求孩子。」
李心潔說:「你不是真的懂怎麼當媽媽,而是用一些觀念在做媽媽,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很用力地想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必須做到1、2、3、4、5… 對孩子的要求,好像在對待自己的事業。」
住在高度競爭的香港,大人和小孩都承受極大的壓力;女兒的動作慢,李心潔的個性急,常忍不住催女兒「快一點」。「我一直覺得女兒不夠好,但到底是她有問題,還是教育有問題?這個問題困擾我很多年。」
女兒8歲時,有一天問李心潔:「你是不是不快樂?如果你不快樂,我也不快樂。」這句話讓李心潔第一次意識到必須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的黑暗面和解。
「孩子很單純,對你的愛也很無私,她希望你快樂。」李心潔不希望自己的不快樂影響女兒,於是帶著「人的心為什麼會生病」的疑問,開始接觸禪修和佛法。
現在回頭看,李心潔很感恩女兒送了這麼好的「禮物」。禪修至今16年,李心潔活得益發自在、從容,內心平靜而放鬆,「原來真正的快樂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你擁有多少外物。」
生下兒子,才明白為什麼父母永遠愛孩子
在近期上映的《我的名字叫李心潔》紀錄片中,彭順拍下李心潔懷孕、在醫院待產的模樣,碩大的肚子讓她連呼吸都顯得困難。
李心潔40歲生下雙胞胎,「2個兒子得來不易,」一來顧慮到女兒的感受,二來她對於事業還是有些企圖心,因此直至女兒16歲才懷孕。
李心潔形容,「懷孕是生命最特別、奇妙的旅程,你的身體裡孕育2個生命,同時有3個心跳。」 生命的偉大令她感動,「當一個生命去孕育另一個新生命時,你一定會改變,因為你想的不再是你自己。」她解釋,「這個『無我』的狀態,並不是我不愛自己了,而是你看生命、看事情是更寬的,擁有更多的同理心。」
某天她躺在醫院裡,突然領悟「終於明白為什麼媽媽可以這麼愛我,我年紀都這麼大了還這麼疼我、照顧我,永遠擔心我吃不好、睡不好。」「因為我也會這樣子愛我的兒子一輩子,那個連接是只有懷孕當媽媽才能夠明白的。」
做喜歡的事,媽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2個兒子出生至今,李心潔敢說:「沒有任何一刻是我不能理解他們的,完全沒有,我怎麼樣都可以理解他們。」
2021年,她來台灣拍電影《鱷魚》,離家時間較久;哥哥的臉開始會不自覺的抽動,所有人都很緊張。李心潔和他視頻聊天時,判斷應該是媽媽離家太久,缺乏安全感而導致。
回家後,李心潔每晚陪孩子入睡時,幫孩子按摩、親親和抱抱;和他聊「媽媽不在時有什麼感覺」,孩子說「怕怕」,李心潔安慰他「媽媽回來囉,我們不怕了對不對?」給孩子絕對的安全感,之後他臉部抽動的問題也就消失了。
李心潔發現,當孩子情緒特別多或是搞出一些麻煩時,「大多是因為我忽略他們,他們想要吸引我的關注,感受媽媽的愛。」只要足夠理解孩子,就可以看出問題到底在哪。
隨著兒子慢慢長大,自理能力愈來愈好,也漸漸理解媽媽會出去工作。李心潔很了解自己「沒辦法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她教孩子一個觀念「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要快樂。」
「媽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如果我每天陪他們卻充滿怨氣,他們一定巴不得我趕快出去工作。」李心潔說。
千萬別說「我為了你們,犧牲自己」
李心潔笑說:「女兒和老公都知道,我要做什麼就是支持、讓我去做。」但她也補充:「因為我是一個『有分寸』的人,很清楚哪些事在先、哪些事在後。」
當初帶女兒時,為了給她快樂的童年,於是搬回馬來西亞。李心潔不諱言,「我當然會焦慮我不在台灣、不在香港,我的市場和工作都消失了。」「但我內心的聲音告訴我,此時我的孩子最重要,演藝圈沒有我,應該沒有太大損失,但女兒的生命裡沒有我,會很不一樣。」
這樣算是為孩子犧牲嗎?李心潔認為,「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是你自己做的,千萬不要說『你為別人犠牲』。」當你做出了選擇,除了負起責任,也別忘了這個選擇所帶來的學習和成長,它成就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選擇華德福教育 ,為孩子發聲而拍片
李心潔從7歲起喜歡表演,16歲看電影《阮玲玉》,震撼於表演竟可以如此動人,內心渴望成為演員,「因為有『念』,帶領人生慢慢走上這條路。」又因為實在太愛電影,李心潔夢想自己可以做電影幕後工作,甚至是當導演。
20多歲她開始寫劇本,但遲遲沒有一個故事讓她怦然心動,非講不可。今年,李心潔總算一圓自己的夢想,擔任電影監製,更「演而優則導」、首次擔任導演,執導紀錄片《山頂小屋》。
而這一切,皆源自於她對孩子的愛,「我希望透過紀錄片,讓大家關注教育的問題,為孩子和好的教育發聲。」
《山頂小屋》是位於吉隆坡一間「華德福教育」幼兒園。華德福教育特色包括:親近自然、重視藝術教育,這些理念和李心潔的教養觀很契合。李心潔希望孩子跟大自然有很深的連結,「大自然可以為人的內心帶來力量,安靜卻很強大。」
「華德福教育讓我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讓我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
華德福教育強調,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身心需求,「他們按著年紀、自己的能力學習,教孩子學習他們有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學校有一半為藝術、自然課程,如音樂、畫畫、農耕等。「兒子在學校很快樂,回家後情緒很穩定,就沒有什麼太多問題 。」
刻意地不比較孩子
「人最難的是什麼?就是找到真正的快樂。 」李心潔說,全世界最容易快樂的人就是孩子,為什麼他們後來會變得不快樂呢?因為,大人用嚴格的眼光看孩子,要求他們必須有好成績。
李心潔不認同教育制度過度強調競爭、比較,「有多少人因此一生自卑、沒有自信,我們怎麼可以用0到9幾個數字,去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看過太多悲傷的故事,李心潔非常小心、絕對不拿孩子做比較。2個兒子的個性和長處都不一樣,哥哥學東西比較快,個性熱情、擅於表達;弟弟比較安靜,觀察力敏銳,學習需要較長的時間,但他一旦學會一定做得很好,因為所有細節都注意到了。
李心潔常鼓勵弟弟:「沒關係,你只是還沒準備好。」以學騎腳踏車來說,弟弟雖然學得慢,但不代表他學不會;當他學會的那一刻,哥哥在旁邊為他開心,「因為你不比較,2個孩子的感情自然很好!」
文/未來Family 圖/孫沛群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原文出自 40歲生下雙胞胎兒子》金馬影后李心潔:我要先是我自己,才是快樂的媽媽
延伸閱讀
孩子快把你逼到崩潰邊緣?確保正向家庭關係:給父母的情緒管理技巧
暢銷作家女王:愛對自己,我們不是努力去做一個美好的人,而是懂得面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越親密越要「劃分領域」!新冠疫情下心理師的家庭關係 4 大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