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動態智能」嗎?爸媽分享社交經驗,能幫助小孩交朋友!

你有聽過「動態智能」嗎?爸媽分享社交經驗,能幫助小孩交朋友!

不管是求學還是職場階段,社交技巧都會是我們的人生課題之一,教育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只是讓他們學習如何適應社會,也是訓練解決問題能力的方式。

因為現在小孩生得少,使得大家都很寶貝孩子,連小孩的生日都會舉辦派對,讓朋友們來參加同樂。最近女兒參加一個同學的派對,我看了張合照,問她:「怎麼站在壽星旁邊站的如此理直氣壯?」她說:「因爲她是我的 best friend 啊!」仔細想想,我應該是 40 歲以後,才慢慢開始有這種誰是我的 best friend 的感覺吧!所以對於小孩從小就懂得交友,身爲爸爸的我感到相當羨慕!

不知如何成為摯友

不知道大家從小有沒有交朋友的困擾,不知道如何去交新朋友,更不知道怎樣去維持一段友誼,我就是這樣的人。我的個性雖然蠻容易與別人打成一片,朋友似乎很多,但都不容易成爲真正的好朋友。

記得有次跟大兒子去日本抓寶時,他還把寶可夢封爲爸爸的唯二朋友,可見我的生命歷程中,能留到最後且成為好朋友的人真的不多,因此,我從小就很羨慕人際關係好的同學,很多人都爭先恐後的想與他當朋友,就像我欣賞我們家小孩一樣,從小就人緣好、朋友多!

關於 「 動態智能 」

近來因爲工作的關係,整理了關於自閉症訓練的理論策略,其中有個方法叫「關係發展介入法」(RDI,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讓我聯想到「會不會交朋友」,這件事背後的神祕力量──「動態智能」。

什麼是動態智能?首先,就要提到靜態智能,即所謂的學校教育與測驗檢測的能力,比方說:數學、科學、語文、或是智商。

而動態的智能就不一樣了,它講的是小孩如何適應社會,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結交朋友其實就是廣義的社會適應,維持友誼也是問題解決的綜合性表現,蠻適合用此策略來教導小孩。那麼,大家會問這件事要如何開始著手呢?其實主要是靠家長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來幫助孩子累積交友方面的經驗。

分享的同時,也要讓孩子自行訓練加強自我的察覺,要能更有彈性與創造性的思考整個交友的模式或情節。初期,孩子有可能只是記憶家長分享的案例經驗,到了後期則可以訓練他們更動態的做情境分析,或反過來做經驗分享。

社交技巧 也有屬於成年人的訓練

看完上面的介紹後,身為父母的你我,可能會發現另一個問題,因為上述的方法要用得好,必須經由父母的經驗分享。但如果家長本身的社交技巧並沒有這麼好的話,又該怎麼辦呢?我們並不會在就學的過程中,學習到交友的知識,但我們可以參考美國洛格森博士(Dr. Laugeson)所提出的一套名為「PEERS 青少年社交技巧訓練(social skill for teenagers with developmental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課程。

課程的特別之處在於將照顧者的角色納入訓練的過程,在進行訓練的時候,可以讓家長知道該如何互動與協助,與孩子一起學習人際關係的建立技巧,雖然原先的課程設計,主要針對青少年或成年的自閉症類群病患,但其實這個訓練的課程內容,在經過實證研究後,是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於一般的成年人,乃至於為人父母們的我們,在增進自身社交技巧的層面上也是很好的練習方式,大家不妨試試!

人生的快樂 源於親情與友情

小孩問我爲什麼會羨慕他們,其實當我們走過更多的人生階段時,會愈來愈發現人生的快樂,真的不只是有形的成就、財富的累積,或其他靜態智能所表現出來的豐功偉業,反而是我現在享受的親情跟友情,更能讓我覺得滿足充實與被愛,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從小就有這樣的體會跟感覺,讓他們的人生能處處充滿驚奇與幸福!

文/安兒康小兒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 圖/蘇鈺婷

※ 本文由 mombaby 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於「你有聽過「動態智能」嗎?爸媽分享社交經驗,能幫助小孩交朋友!」

延伸閱讀
如何教會小小孩正常社交?按照語言發展 5 階段,引導孩子跟他人相處
兒童社交禮儀課「做個有禮貌的孩子」?送、收禮物該具備的合適禮儀
女兒是爸爸寶貴的第二次機會,在親子關係裡,我更懂得與老婆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