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牙大哭大鬧?兒童牙醫讓孩子乖巧看牙的 5 秘訣

孩子看牙大哭大鬧?兒童牙醫讓孩子乖巧看牙的 5 秘訣

看牙是許多大人的噩夢,對孩子而言更是!進入診間就是恐懼的開端,坐上診療椅後全身發抖,聽到鑽牙機聲音直接放聲大哭。如何讓孩子能乖乖看牙,著實考驗著兒童牙醫的智慧。

新竹馬偕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陳冠倫表示,多數人對於看牙,可能有不好的經驗而感到害怕,而孩子對牙科診療間的物品、聲音、器械等,則因陌生而產生恐懼。

因此會根據孩童年紀大小、身心障礙的有無及齲齒多寡等情況,給予不同的行為管理方針。他解釋,年紀超過三歲到三歲半的孩子就有理解能力,可以用「行為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治療。

行為誘導不是單純的「哄騙小孩」而已,而是基於心理學的理論所衍生。根據「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指引,運用五種行為誘導方式,許多孩子都可以順利且安全的完成檢查,以及在局部麻藥下獲得治療。

結構化:跟孩子說明今天要做哪些事情

面對第一次就診的孩子,必須跟他說明三件事:認識工具、數牙齒刷牙、幫牙齒拍照;而對需要治療的孩童則說明:讓牙齒睡覺(上麻藥)、幫牙齒穿雨衣(橡皮防濕帳),要抓蟲蟲囉(拿蛀牙)。只要做完三件事,就能挑禮物回家囉!陳冠倫說:「主要是讓小朋友明白今天要幹嘛,才不會因未知事物,而產生恐慌。」

Tell-show-do:用孩子懂得話語說明示範

用孩童聽得懂的話語介紹和示範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例如,口鏡是觀察牙齒的小鏡子、探針是仙女棒、高速手機是噴射機等,用有趣的形容詞降低孩童對於看牙的焦慮感,進而增加與醫生合作的意願。

正向鼓勵:孩子看牙表現良好就給予正向回饋

陳冠倫指出,若孩子出現我們想要的行為就給予正向回饋,藉此稱讚他們。他舉例,如果孩子沒有哭鬧、沒有亂動,為了鼓勵他,就可以讓媽媽跟他牽手。正向回饋不但能緩解兒童看牙時的緊張情緒,還能因為被肯定而表現勇敢。

負面回饋:用隔離來懲罰孩子不乖乖看牙

對於亂哭亂動、大聲尖叫等行為的孩童,則給予負面回饋。例如,不予理會或透過隔離家長的方式,使孩童配合,以利治療的進行。經過現場有效的行為管理,久了,孩童亂哭亂動的機率也變少,漸進式引導孩童學會如何看牙齒。

分心:減少不好的感知、避免不好的行為

他說,會告訴孩子:「我們從 1.2.3 數到 10,如果沒有哭哭亂動,醫師叔叔數到 10 會休息一下。」在數的過程,小朋友逐漸轉移注意力,不會把感知都集中到口腔中;另外在印齒模的時候,可藉請孩子抬腳來分心,並減少嘔吐不適感。

陳冠倫表示,若是孩子的認知發展還未達到可以溝通的程度,像是年紀太小或身心障礙,建議運用進階的行為管理方法,讓孩子能好好的接受治療,例如,束縛板及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讓孩子在麻醉科醫師的幫助下,用麻藥氣體讓他們睡著,讓兒童牙醫在孩子睡著後,仔細地將牙齒治療完畢。此方法適用於齲齒太多、完全無法配合的孩子,也可減少孩子在束縛板下治療可能造成的潛在身心傷害。

他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平常養成孩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減少甜食攝取、定期給兒牙醫師塗氟檢查,讓牙齒保健成為孩童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可減少齲齒的發生,保護牙齒健康,也可以減少孩子因為治療對牙科產生恐懼感。

延伸閱讀:
氟化物是預防兒童蛀牙的利器!平時可吃含氟食物來保護牙齒
乳牙掉了卻一直沒長出來該怎麼辦?兒童牙醫一次解答換牙期4大常見問題
6歲孩童開始換牙囉!關於換牙期家長該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