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兒童幸福、快樂嗎?清大教授:教孩子學會 6 件事能提升幸福感

20231122_台灣兒童幸福、快樂嗎?清大教授:教孩子學會-6-件事能提升幸福感

對一個孩子來說,也許可以吃飽、睡飽就能得到快樂,就是種幸福。但專家認為,幸福不只是由快樂所構成,能夠學習如何解決負面情緒,也是得到幸福的關鍵!調查指出,台灣的孩子整體來說是幸福的,但若想提升他們的幸福感,教會他們這 6 件事,是更重要的事。

台灣的孩子幸福嗎?《2023 年兒童幸福指數》調查報告蒐集了 1200 名家長對於家中 6 至 12 歲子女的觀察,以此評估兒童們的幸福指數。結果顯示,台灣兒童幸福指數為 75 分(滿分為 100 分),整體表現屬於「幸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台灣孩子雖幸福,但 3C 使用方面需要家長多注意

此結果是從各面向的分數進行計算,分別有「時事/生活教育」(80 分)、「心理健康」(75 分)、「教育/教養」(74 分)、「生理健康」(72 分)。值得注意的部分是,「數位生活指數」(與數位、3C 相關的內容)僅 71 分,略低於其他面向,可能代表在這方面親子之間的溝通仍不足夠讓孩子感到幸福。

在「數位生活指數」中,「網路使用安全教育」和「軟硬體設備足以支援兒童學習」都有拿到 79 分高分,顯見台灣孩子享有相當充分的數位資源。但「3C 成癮症」和「護眼行動」皆僅在及格邊緣,提醒家長 3C 成癮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另外調查也顯示孩子在運動習慣表現較差的問題,都值得父母多多注意。

如何建構孩子的幸福?學會 6 件事很重要

雖然整體而言孩子們是幸福的,但仍有努力的空間,只是幸福是抽象的概念,該如何進步?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曾文志指出,構成幸福的要件不應只有快樂而已,對孩子而言快樂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甚至一起玩個小小的遊戲就很開心。

曾文志

若想為孩子建構幸福,曾文志認為,更重要的,應讓他們懂得如何克服恐懼、釋放憂傷、轉化憤怒、放飛玩耍,給予他們關懷和自由探索的空間,也是關鍵。但父母該怎麼教會孩子這些事?對此他也提出 6 個重點供父母學習,詳情如下:

  1. 克服恐懼:恐懼是阻擋孩子幸福的石頭,因此若孩子有恐懼或焦慮情緒時,應讓他們練習如何平靜下來,也許可以從呼吸中訓練。
  2. 釋放憂傷:人都會有憂傷的時候,為了避免被負面情緒吞噬,應讓孩子學習反思自己的價值與自己對話。
  3. 轉化憤怒:憤怒也是常常會發生的情緒,但重點是讓情緒變成內在力量、前進的動力。在此之前記得從怒氣中平靜下來,可與孩子進行討論,尋找平靜的方式。
  4. 放飛玩耍:對孩子來說,只要一件小小事情就能得到很多快樂,家長在過程中應保持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日常,有哪些事讓他們感到新奇或快樂。
  5. 關懷:給予孩子們關懷事幸福的基礎。
  6. 尋覓:讓孩子學會探索與踏出舒適圈的能力。

幸福好處多多,透過具體技巧更能簡單學習

不過上述的方法,需要家長與孩子從辨別情緒開始,學習反思原因並解決,並透過持之以恆的練習,才能進步與成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宥達也認同,幸福與情緒的概念過於抽象,但透過具體步驟與技巧,可以更簡單的學會。

陳宥達表示,臨床上也時常遇到需要幫助病患如何辨別、理解與處理情緒,甚至放鬆與呼吸的訓練,因此孩子若能從小學習想必相當有益。而父母將在其中扮演最關鍵的角色,若發生家暴、虐待或忽略,都會對兒童的成長有長遠影響,父母務必重視家庭功能對子女的重要性。

父母千萬別忽略幸福對孩子的重要性!曾文志指出,幸福不只是孩子成長的基石,還能提高兒童免疫力,讓身體更健康。而幸福也能帶給孩子自尊、自信心與信任感,同時促進積極學習發展的心。若社會人人都幸福,也更能給予他人關心與幫助,形成幸福迴圈。

但家扶基金會理事長周大堯提醒,幸福指數的增加代表環境與家長、親子間得進步,只是仍不能忘記有許多偏鄉、較弱勢的族群還未有這些感受。因此也盼未來可以著重如何將資源觸及這群人,讓他們有感受的面向努力,才是台灣整體兒童幸福感的提升。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曾文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宥達

延伸閱讀
9 成民眾曾在外看到家長打小孩!兒盟公開「常發生家暴的公共場合排行榜」,百貨公司最常見
下課時間也在寫作業!兒科醫:填鴨生活恐釀身心壓力,歸還兒童遊戲權可促進多種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