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坐車都有危險!全面解析兒童 4 種外出風險與注意事項

20231116_走路、坐車都有危險!全面解析兒童-4-種外出方式,常見風險與注意事項

俗話說馬路如虎口,孩子走上馬路,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遇到危險,即便是在家長注意下,由父母載,也有許多風險要承擔。近年來,兒童因交通事故而死亡或受傷的人數有增加,更讓家長意識到教他們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而針對不同交通方式,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項,爸媽與孩子都可以一起學習。

在兒童死亡原因中,「事故傷害」位居前 3 名,其中更以機動車事故為主。交通部統計,去年 10 萬件兒童交通事故中,在 30 天內發生死傷的案件數,比起近 5 年平均有增加趨勢,且累積下來 12 歲以下因此死亡或受傷的兒童,竟也高達 4 萬 6206 人,約每天超過 25 個小孩。

走在路上要提醒孩子注意 3 守則

交通部也分析,學齡前及國小階段的兒童,以行人身分發生交通事故傷亡的比例很高。靖娟基金會提到,6 歲以下兒童行走在道路發生的交通事故中,40% 為衝出或跳出馬路而發生,較常發生的狀況為,小綠人讀秒快結束時才過馬路,或父母在對向步道呼喊孩子,導致孩子衝出去。因此,父母教導孩子過斑馬線時,務必遵守以下 3 守則,包括:

  • 讓孩子在安全位置等待。
  • 綠燈讀秒充裕再過馬路。
  • 教孩子多方查看不著急。

兒童 8 成交通意外是坐機車後座

另外兒童交通事故近 8 成是發生於乘車時,並以機車事故是最多的。在機車狀況,家長容易發生的 NG 行為包含,短短路程不戴安全帽、配戴不符合孩子頭部大小的安全帽,甚至是多人共乘機車。靖娟基金會則建議,乘坐機車時,親子應注意的重點如下:

  • 安全帽符合頭部大小,調整繫帶保留一指寬度,不鬆脫也不勒頸。
  • 孩子乘坐機車,不站在前踏板,在後座應緊抱騎士,並踩穩腳踏板。
  • 機車載客以 1 人為限。
  • 家長小心接送不搶快。

學童騎自行車比例上升,上路前注意 5 重點

此外,交通部也發現,自國小高年級階段開始,發生自行車事故傷亡情形大幅提升,顯見學童隨著年齡增加,會接觸到更多的交通工具,造成事故傷亡風險更為嚴重。尤其自行車也會騎上馬路,還是孩子自己騎,更應好好學習交通安全重點。注意事項包括:

  • 未滿 14 歲孩子不可騎為型電動二輪車。
  • 上路前確認自行車的車身狀況,及手把、煞車、車燈、車鈴能不能正常使用,切勿疏忽配備檢查的步驟。
  • 提醒孩子應注意路況,不能把自行車當玩具。
  • 認識騎乘空間,遵守人車共道應行人優先、優先騎乘自行車車道及靠右騎乘等守則。
  • 挑選有安全標章的安全帽,並依步驟正確配戴,分別是固定帶在下顎位置、留下 1 指寬空間、Y 字環在耳下。

汽車人包鐵未必較安全,謹記 4 大注意事項

不過,即便是俗稱鐵包人的汽車也同樣具有不同危險,尤其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提醒嬰幼兒正確乘坐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正確的安裝汽車安全座椅的口訣為「後、安、固、指」,她強調,「研究顯示,乘坐後向式安全座椅,能在事故發生時有效降低 73% 的頸部撞擊力,進而降低傷亡。」乘坐汽車有以下重點須注意:

  • 不讓兒童坐前座,否則發生事故導致安全氣囊爆開,力道之大可能會傷害孩子的頭部、頸部與胸腔。
  • 12 歲以下兒童坐後座,使用適合安全座椅或安全帶。
  • 嬰兒務必使用安全座椅。
  • 正確開啟車門上下車,當車停路邊時,提醒孩子不能突然打開車門,或從面向車道外側下車。

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專責主治醫師彭純芝也強調,如若因為沒有配備安全裝置,而造成兒童死亡,真的非常可惜。交通安全需要大家重視,雖然目前沒辦法嚴格執法,仍希望家長一定要堅持讓 2 歲以下的孩子搭乘後向式座椅,絕對不能便宜行事,讓交通安全事故變得可避免與預防。

總結下來,家長可透過交通部 6 支交通安全系列短片,學習交通安全重點,影片特別針對步行、騎乘自行車、汽車、機車、交通車、公車等交通方式,並融合常見的意外樣態和安全設備真正使用方法,讓爸媽們可一次搞懂,提升保護兒童的交通安全意識。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參考資料:交通部與靖娟安全基金會

延伸閱讀
補習班用私家車接送孩童行不行?補習班交通車安全規定一次看
兒童交通事故容易發生在馬路、停車場!無論汽、機車,家長都應注意這些安全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