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交通事故容易發生在馬路、停車場!無論汽、機車,家長都應注意這些安全守則

20231012_兒童交通事故容易發生在馬路、停車場!無論汽、機車,家長都應注意這些安全守則

上下班時間的街頭上,總會看到行人、機車族、汽車族,有些機車的前座或背後,也時常載著一個小小孩。機車的確是方便的交通工具,但「人包鐵」的機車騎在馬路上,又載著孩子,其實非常危險。但也不代表汽車完全零風險,尤其對兒童來說,馬路與停車場都是容易造成事故的地點。

你最習慣的交通工具是機車還是汽車?趁著連假結束,又恢復了固定上下班、上下課的日常,家長一起來檢視一下自己與孩子的安全設備或知識是否足夠。靖娟基金會認為,若想打造人本道路環境,除了加強駕駛道安訓練,孩子應學習相關安全知識,而家長也要隨時檢視上路設備是否安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兒童交通事故死傷率高,背後與 2 原因有關

交通事故常年居於兒少事故傷害死因首位,據交通部道安會公告統計數據,2018 年至 2022 年間,全國 12 歲以下兒童交通死傷人數高達 46,206 名,平均每日有超過 25 名兒童因交通事故傷亡。其中一大部分與機車事故相關,而背後原因往往與「機車兒童安全座椅」及「兒童安全帽」有關。

兒童乘坐機車需承擔極高的生命風險,除了最基本的戴好安全帽以外,父母也疑問,用機車安全帶與安全座椅會比較安全嗎?靖娟基金會調查曾指出,使用機車安全帶與機車安全座椅的民眾比例約為 46%,但這些標榜安全的安全帶、安全座椅,事實上不見得安全。

靖娟基金會提醒:兒童坐機車應注意 6 件事

靖娟基金會曾與一位家長共同召開記者會,家長阿莆媽媽表示,自己就是在不清楚法規的情況下,購買了號稱可以使用於機車的「安全幼兒手推車」,在無號誌路口待轉時,遭貨車從側面撞擊,不到一歲的兒子飛出推車座椅,落地後頭部被貨車壓過,當場喪命。阿莆媽媽認為「安全」兩個字應被下架。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與機車安全相關的產品雖無違反相關交通法規,但國家標準中(CNS)並無明定安全與否的定義,明明是標榜安全的產品,預防事故傷害的效果卻不得而知。她認為,政府雖然有在查核,但市面上標榜機車兒童「安全」座椅,恐有誤導民眾的疑慮。

關於「兒童乘坐機車」的安全事項,林月琴也提出 6 大提醒,包括:

  1. 車速應放慢至 30km/h 以確保孩子安全。
  2. 別讓孩子站在前踏板,站前踏板風險指數是駕駛的 2.45 倍。
  3. 服裝上避免穿著材質較滑的羽絨衣、風衣乘坐機車,否則孩子容易在家長轉彎時飛出去。
  4. 家長應盡量挑選有安全標章的兒童專用安全帽。
  5. 「顎杯型帽帶」容易脫離頭部,應換成配戴「頤帶式安全帽」才不易脫離。
  6. 由於目前國內安全帽的最小頭圍為 50cm,約是 5 歲孩童的頭圍,因此建議大班以上的兒童才適合以機車載附於後座。

除了設備問題,家長也要教孩子「2 要 2 不」原則

不過,若經濟條件與時間允許,改成開車接送孩子,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尤其家長也應掌握孩子對交通安全的認知狀況,教給他們正確的知識。靖娟基金會曾調查,「2023 年兒童安全指標」顯示,兒童組以「交通安全」為最低分(79.64 分),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孩子觀念的欠缺多在哪部分?靖娟基金會發現,孩子反而常忽視停車場域也需要留意停讓,包括車子還沒停妥時,就自行開車門下車,導致撞傷、夾傷,甚至碰傷其他車輛;且停車場車速雖已降低,但因燈光較暗、缺乏交通號誌管制,無論開車、停車、下車步行,都要更留意「停」與「讓」。

除了家長在設備上的觀念外,靖娟基金會也持續幫小朋友複習路口與騎乘的道安知識,呼籲家長和小朋友在停車場時應「停好車、再一起下車」,並謹記以下「2 要 2 不」原則,包括:

  • 2 要:下車後要等待家長一起同行、要注意遠離移動的車輛。
  • 2 不:不靠近死角地帶、不在停車場內奔跑玩耍。

靖娟基金會說明,如果能儘量不使用機車作為載負兒童的交通工具是最為理想的情形,若無法避免騎機車接送孩子,至少防護措施安全帽應謹慎挑選,也應該盡量避開使用所謂的機車安全座椅。最後也提醒,兒童交通安全事故也須注意停車場。同時也呼籲政府應該進行需求反應式的運輸服務,調查需求量有多少,規劃替代的大眾運輸,避免交通事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