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3C 保母」是常見的育兒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父母為了讓孩童停止吵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換取自己休息的時間,而給子女使用手機、平板等 3C 產品。不過要小心,兒童、青少年常用的社群平台如 TikTok、Facebook、IG、YouTube 等,都有所謂的「短影音」,目前已經有專家示警,沉迷短影音將如同吸毒成癮,甚至可能傷害大腦或導致注意力下降。
自從 TikTok(抖音)風靡全球後,長度僅僅 10 幾秒的短影音,迅速在青少年中造成流行,現在各大社群平台如 Facebook、IG、YouTube 等,也都專門架設一個分類,供民眾可以直接點入觀看短影音。現在短影音當道,短短幾秒鐘就能跳下一支影片,沉迷短影音的現象,被稱作「抖音腦」(TikTok brain),而未來有類似情形的孩子恐怕只會持續增加。
現代人缺乏耐心,一支短影音只需專注 10 幾秒
《華爾街日報》家庭與科技專來作家 Julie Jargon 提出了所謂的抖音腦概念,現在短影音在社群平台中都可以看見,諸如 TikTok、Instagram Reels 或 YouTube Shorts,而年輕人沉迷於此,長時間下來將難以滿足於閱讀或寫作,因為無法從這類活動中,即時獲得滿足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補充,現代社會共通特性為「缺乏耐心」。雖然長時間使用同一個媒介(手機或平板),看似是專心的表現,但因為觀看短影音的內容只要專注短短 10 幾秒,就會自動下一個影片,過程中不僅不用動手,只要被動接收演算法所提供的資訊即可,才會導致沉迷於此的孩子或青少年,減少集中專注力的時間。
短影音讓用戶成癮,關鍵在於多巴胺的分泌
不僅如此,觀看短影音是會「沉迷」的,《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貴州財經大學與美國西密西根大學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社群平台上的短影片,透過「短暫刺激」的特點來吸引用戶,卻可能會導致觀看者出現成癮。雖然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不可忽視短影音對大腦影響有多深。
對此神經心理學家 Sanam Hafeez 則解釋,從腦科學角度來看,大腦中有所謂的獎勵系統,可讓人從活動中得到愉悅和滿足感,而手機會不斷激活人們在獎勵系統,於是便永無止境的瀏覽短影音。他說明,「當滑動螢幕看到喜歡、有趣的影片時,大腦將會分泌多巴胺;反之看見不那麼喜愛的內容,也會迅速滑掉,轉往會讓大腦產生多巴胺的影片,形成無止境的循環,用戶也因此成癮。」
各大平台、家長都應採取政策,幫助孩子管理影片瀏覽
克里夫蘭兒童診所(Cleveland Clinic Children’s)注意力與學習中心臨床主任 Michael Manos 總結,短影音塑造出不斷變化的環境,讓孩子不需長時間專注,如果孩子習慣這種快速變動的速度,未來大腦將難以適應變化慢的活動,比如閱讀、寫作等。他擔心,孩子也將越來越難發揮,抑制分心、保持專注、適當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即「定向注意力」。
基本上 TikTok、IG 和 YouTube 就是目前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社群平台,不過他們有心解決並幫助兒少管理瀏覽影片的時間,比如 TikTok 禁止在晚上 9 時之後向 13 至 15 歲的用戶推送通知;而 Google 目前已經限制 18 歲以下用戶使用部分 YouTube Shorts 功能,像是關閉兒童和青少年的自動播放功能,同時向 13 歲至 17 歲的用戶發送休息或睡眠提醒。
除了平台方的努力,專家們其實大多也建議,家長應去平衡孩童線上與線下活動的時間,以抑制孩童過度接收刺激內容,避免成癮。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孩子總是離不開手機!什麼程度才是網路成癮?為何踏入成癮漩渦?背後原因全解析
孩子太沉迷手機、玩到失控!如何幫助孩子回歸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