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嬰幼兒來說,無論哪種季節都是感冒旺季,只要孩子開始發燒,家長就會非常緊張。兒科醫師說明,體溫是重要的生理數據,有些孩子發燒可能是感染病菌所致,但也有部分孩子天生免疫反應良好,一點小感冒就可能高燒至 38、39℃,因此家長如何判別就醫時機,與學習正確退燒處置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孩子的體溫範圍稍微不同,兒科醫師林智葳指出,家長平常應大略熟悉孩子的體溫狀況。一般而言,人體的體溫在早上(中午以前)較低,下午則會較高,有些甚至會相差到 1~2℃,晚上則不太一定,但正常的生理體溫約略在 36.5~37.5℃之間。
孩子早上也發燒,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林智葳補充,孩子午後的體溫的確容易比早上高一點,有時不見得就是發燒,不過即便早上沒發燒,下午也不可掉以輕心,通常午後才是真正的考驗。他也提醒,如果孩子在早上就已經有明顯發燒狀況,代表孩子此次生病感染的免疫反應較大,需要家長格外注意。
體溫高到底代表什麼?該不該擔心?林智葳認為,有些孩子天生體溫就偏高,後來觀察發現,這群孩子通常扁桃腺偏大,遇到病毒時免疫反應較強,容易因為小感冒或扁桃腺微微發炎就高燒到 40℃,疾病嚴重程度與發燒的關聯似乎就不大。
發燒進程分 3 期,退燒處理一次看
其實只要體溫在 40℃以內,溫度高低不是最重要的,發燒進程才是。林智葳發現,如果孩子生病第一天就明顯高燒,且通常高於 38.5℃,發燒節奏異常快速,通常代表被魔王病毒找上門,才是比較需要注意的狀況。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曾指出,發燒分成 3 期,每一期的處理方式都不同,仔細觀察孩子的發燒狀況,如果不是特別嚴重,或是沒有其他的不舒服,不需要用外力、藥物來退燒。
- 發冷期:身體正在啟動免疫系統,體溫會偏高,也容易感覺身體發冷、發抖。另外,身體為了啟動免疫反應會持續飆高溫,此時不建議給予退燒藥或睡冰枕,否則容易演變成高燒。
- 發熱期:這時免疫系統正式開始對抗病菌,整個身體都在發熱,可以多喝水來補充流失的水分,除非溫度飆高到 39℃以上,否則不需要特別退燒。
- 散熱期:進入散熱期,會開始大冒汗,這時可以繼續補充水分,但也不能退燒,因為身體本來就在散熱,又外加一個退燒藥或是退燒方法,可能會造成身體溫度太低而失溫。
如何該送醫或轉大醫院?醫提 3 時機
不過孩子若總是燒不停,吃完藥又反覆發燒,就算已經密切觀察孩子的活動力與食慾,家長仍難免擔心,因此究竟何時該轉介高層醫療院所,或什麼情形下該送急診呢?林智葳提供以下 3 個時間點:
- 中心體溫達 41℃以上。
- 發燒超過 5 天。
- 合併其他特殊狀況時,如抽筋、極度嗜睡、噴射嘔吐、血尿等。
雖然大部分的時候,小孩子的發燒不需要太擔心,但依然有許多嚴重疾病會導致發燒,也是兒童常感染的疾病,像是感染造成的腦膜炎、腦炎、心肌炎、中耳炎、川崎氏症,甚至是血癌。因此發燒也不能完全放心,仍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狀況,一有不對就馬上就醫。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腺病毒流行中小心發燒!發燒太久會燒壞腦袋?兒科醫師點名 3 個常見發燒迷思
兒童腹痛原因百百種!家長善用 2 方法觀察,有助醫師對症下藥更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