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公園、遊樂場裡的小霸王!親子共讀來教孩子「溜滑梯是誰的」

別當公園、遊樂場裡的小霸王!親子共讀來教孩子「溜滑梯是誰的」

公園中,孩子們跑跑跳跳的玩耍,排隊溜滑梯、盪鞦韆時的人潮更是一點也沒有減少過,不過遊樂場中有些規則需要遵守,否則孩子就會成為公園裡的小霸王。孩童擁有休閒、遊戲權的同時,家長也不能忘記培養他們的遊戲素養能力。

「公園裡,有一座小小的溜滑梯,強強溜了一次又一次,卻不想離去。當有其他小朋友來玩溜滑梯,強強都不答應,因為他想自己玩。」這是繪本《溜滑梯是誰的》中的情節,作者王文華說,強強的角色是源自於女兒 2 歲時,在玩溜滑梯的過程中發生的瑣事,同樣有位孩子佔著溜滑梯不願離去,而當時他向孩子提問「溜滑梯是誰的?」孩子卻不知如何回答,這也成了故事的起源。

王文華說明,強強就像公園、遊樂場中的小霸王,可能常待在家中,很少與他人互動,而不知在外遊樂的正確溝通方式,他認為現在與街坊鄰居、與人的互動也較為冷漠,不比以前小時候,人與人的連繫相對密切。但對孩子而言,與他人溝通、互動的過程是發展中重要流程,而遊戲場正是孩子跟人互動的重要場所,只要到遊戲場,就能把心門打開。

不過家長若能事先培養孩子的「遊戲素養能力」,能幫助他們在溝通互動的過程更加順利,避免成為小霸王。因此王文華補充,現在繪本中也新增像是規則、禮讓、身障人士遊戲權等情節,希望能讓家長帶領孩子,在親子共讀時,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增進遊戲素養。

記者陳韋彤攝影。

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科常務委員黃鐙寬強調,希望家長可藉繪本輔來進行親子共讀,讓孩子知道怎麼在遊戲中玩得安全、玩得開心。他也分享自身經驗,自己孩子正在念幼兒園,每周老師都會請家長跟孩子共讀一本書籍,這也是他最期待與孩子相處度過的時光。

「繪本不是只有讀一次、念一次就好。」黃鐙寬建議,可搭配繪本中附上的手指偶,讓孩子模擬跟回憶遊戲過程,還能促進五感發展。王文華更是代領孩子們一起導讀繪本,不只是念出文字,也會描述故事場景、問孩子如果是你要怎麼做,並適時讓出話語權,鼓勵小朋友回答和思考,家長在進行在親子共讀時,也可以參考這樣的做法。

兒童權利公約第 31 條保障兒童有休息、休閒與遊戲的權利,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呼籲,應該讓孩子參與、設計自己想玩的遊樂場,而家長們該做的事,主要則在於日常遊戲時陪伴在側,並引導孩子覺察風險、調整遊戲方式,但不需時刻緊張,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溝通也很好,另外也提醒要尊重身心障礙兒童的遊戲權,讓孩子透過遊戲培養自信,學習良好互動社交。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兒童遊戲權超重要!不只訓練語言發展 它還有「這些好處」
自己的寒假自己決定!不用安親班、念書 寒假規劃「這些事」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