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偏鄉、弱勢兒少難免因家庭功能失調及城鄉差距的問題,進而出現「厭學、拒學、自我放棄」的行為,孩子的這些心態會成為他們藉教育,來翻轉人生的阻力。如何幫助孩子們找回對學習的熱情?首先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們發覺自身興趣,才有機會全心投入各式課程。
「孩子若找到自身天賦興趣,才有機會感受到對學習的樂趣、熱情與動機。」慧治基金會日前與中華牧羊人青少年關懷協會合作展開「慧治多元智能體驗冬令營」,希望能透過冬令營課程,幫助孩子找到自身強項智能,甚至帶動其他智能發展,藉此找回自信與人生方向,不再厭學、拒學。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一詞是不是相當陌生?其實它是哈佛大學的嘉德納博士(Howard Gardner)於 1983 年所提出的智力理論。嘉德納認為每人天生擁有至少 8 種智能,包括音樂、肢體動覺、自然博物、數理邏輯、美術空間、語文、社會人際和內省。由於每個孩子都具備這 8 項智能,因此若能找到他們的強項智能,將其作為學習入口,便可從中發掘孩子潛藏的天賦。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有效學習,在為期 3 天的冬令營裡,孩子們被分成了 3 組,每組各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過程中不僅教孩子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更教他們專心學習及吸收的技巧,也透過溫故知新和學以致用的方式,讓他們養成習慣整理今日所學,加以內化後分享給他人,建立自己的知識庫。
不過,慧治基金會指出,事先其實也有預料到一開始的安排可能和孩子們真正的興趣有出入,因此也有適時調整孩子們的組別。神奇的是,部分被觀察出需要調整組別的孩子,在不屬於自己的強項智能組別上課時,完全提不起勁,昏昏欲睡;經調整換到專屬的強項智能組別後,皆興味盎然、全力投入,前後判若兩人,不僅引發了學習興趣及動機,更啟動自主學習的效力。
經過 3 天課程,孩子們從最初的低頭無語,沒有自信,到之後踴躍舉手,搶著上台發言,課堂氣氛截然不同,孩子們眼神炯炯,興致勃勃。大中華婦幼關懷成長協會副秘書長陳玉涵也感到相當驚訝,「原來在班級裡很安靜的同學,在這裡居然每一次都是第一個舉手要發言的。好像把他們放在對的地方、用對的方式,他們的學習就會變得主動。」
為了幫助更多孩子能找到自身興趣,打開不同的視野,後續,慧治基金會也將持續以每月 1 次的頻率來辦理共學團,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暑假則計劃各種課程,如烘焙班、食農教育、自然體驗、繪畫、美術、籃球、單車訓練等,期待孩子能找到各種興趣來刺激學習,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孩子被觸摸就暴怒!職能治療師:可能有觸覺防禦問題 可尋求專業協助讓孩子快樂成長
親子間常「談心說愛」嗎?4 個正向溝通技巧 化解家長和孩子談感情問題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