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一針打上!4 原因造成孩子生病點滴難打 醫護父母可以這樣做

孩子生病送到醫院,父母總習慣會問上一句:要打點滴嗎?其實打點滴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療疾病,而是補充營養與水分,並配合藥物治療。只是要幫孩子打點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愛子心切的父母不要給醫護人員太大的壓力,才能順利打上點滴。

相信在很多人心中有這樣的認知,「生病要打點滴,可以快快好起來」。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廖舫敏指出,「一般點滴的成分是水、電解質(鈉、氯)、葡萄糖,常見病童因為嚴重的腸胃炎而腹瀉或嘔吐而造成脫水,或是胃口不好、無法進食時,可經由人工放置的靜脈留置針,補充人體缺乏的水分、葡萄糖、或電解質」。簡單來說,「打點滴不能治病」。

打點滴的正式名稱為「靜脈輸液注射」,她補充,針對需要使用靜脈注射的藥物,如:抗生素、顯影劑或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即以輸液注射提供一條進入人體的路徑,「特別是需要定時定量進入體內的藥物,透過打點滴,將藥物直接注射入輸液管道內,可避免一再從皮膚扎針」。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4理由造成孩子打點滴很難一針就打上

然而,比起打點滴是否能治病,父母可能更關心的問題是:「是否能一針就打上?」否則「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恨不得自己代孩子承受扎針之苦。廖舫敏醫師指出,身為醫師很能理解父母疼惜孩子的心理,但要幫年紀小的孩子打點滴(放置靜脈留置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理由如下:

1.孩子會動來動去

孩子不像大人,能在打針時配合固定不動的姿勢,往往需要成人幫忙固定手腳,避免動來動去。「不要小看寶寶年紀小,反抗掙扎起來的力氣可是很大的,若再加上哭鬧,全身不停扭動,讓要被扎針的手更難固定住」。

有時候,幫一位寶寶打點滴,需要4~5位成人協助固定寶寶,好讓醫師順利扎針,廖舫敏醫師表示,「這也是為何會說幫寶寶打點滴是很耗費人力與時間成本的主因,因為光靠父母是無法固定寶寶,還需要其他醫護人員的幫忙」。

2.孩子的血管不明顯

與大人相比,孩子的血管細很多,也不明顯,無法從皮膚表面看到,不像幫大人打點滴時,止血帶綁上去,血管自然浮現,若仍不明顯,可再用手拍一拍,幫助血管浮出來。「特別是胖一點的孩子,血管更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狀態,想要一針扎上,實在有相當的困難度」。好在後來有蛇燈的輔助,照射皮膚可讓血管明顯可見。

3.脫水讓血管更不好找

平常時候,孩子的血管已經很不明顯了,更不要說因生病導致脫水,將使血管更不容易被看到,因此,打不上的針的失敗機會更高。

4.來自父母的壓力

「一針就打上點滴」不只是父母的期待,也是醫師的期待,廖舫敏醫師說,「常見父母兩眼直直盯著醫師打針,其實這樣對醫師來說,就是一種壓力,特別是當第一針沒打上時,父母脫口而出的埋怨,往往讓準備要扎第二針的醫師,承受更大的壓力。就算是平日號稱「一針」的高手,碰上不斷發出嘖嘖聲的父母,也不免容易被影響而失去平日水準。

一針沒上時.醫護這樣做 

誰負責幫孩子打點滴?廖舫敏醫師表示,「視各家醫療院所規定而有差異,多是住院醫師或護理師的工作」。至於常見打針的位置,「手背或腳背的靜脈血管比較好打」。

不論由誰負責幫忙打點滴,莫不希望一針就打上,只是醫療現場並非如此理想中的美好。當一針沒打上時,負責打針的醫護人員多會再試著換下針位置,著手打第二針。如果還是沒打上的話,她指出,「若有其他同仁可支援的話,多會換手,請『救兵』來幫忙打第三針」。

如果一時沒有「救兵」可幫忙,「適時請孩子休息一下,同時,也是給個緩衝時間,不讓大家都處於情緒緊繃的狀態。甚至若孩子在發燒的話,會視狀況等退燒再打針」。

除非無法吃喝.否則喝養樂多比打點滴更快補充熱量

過往,大家總覺得打點滴就好像打營養針,可補充養分,是錯誤的觀念。其實一袋500c.c.的營養補充液,只有25公克的葡萄糖,打上兩三個小時,不過就補充100卡的熱量。如果孩子還能自行進食的話,一瓶養樂多的熱量60大卡,冰冰涼涼又甜甜地喝下去,孩子可能更高興!

事實上,藥品中並沒有「營養針」這一品項,大家所稱的「營養針」,多半是在葡萄糖液、生理食鹽水中,另外加入維生素B群、維生素C,或者提供含有胺基酸的點滴輸注液。除非因腸胃炎吐到無法自行進食,或拉肚子拉到脫水,否則直接吃喝點什麼,都比打「營養針」來得更快補充養分或水分。

讓孩子順利打針.父母這樣做 

醫護人員的技術固然是順利打針的重要關鍵,但對於小孩而言,父母的態度更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因為家長的反應往往成為醫護人員的壓力來源。廖舫敏醫師指出,「避免讓父母一直盯著醫師看,造成莫名的壓力,會找事情讓父母做,以轉移注意力,例如:請父母幫忙固定孩子的肩膀或手肘,或對緊張恐懼的孩子說說話,安撫不安心情」。

不可否認的是,寶寶的情緒會受到父母影響,因此,有的醫療院所採取「隔離政策」,若寶寶要打針,會隔開父母與孩子,由醫護人員全程照護,在專業的引導與安撫下,寶寶反而能好好配合。

父母看到孩子被一再扎針,心疼在所難免,只不過因此而對醫護人員口出惡言,不僅無助於孩子的疾病治療,也做了不好的示範。萬一真的碰到孩子打點滴不順利的狀況,請務必先克制情緒,不要以負面的言語或行為責難醫護人員,其實負責打針的醫護人員已經感到無比的壓力在空氣中盤旋,他們比父母還想趕快解決打不上針的問題。如果可以,不妨考慮全權交給醫護人員處理,父母暫時離開現場。

醫師或護理師.誰比較會打點滴? 
究竟是醫師會打點滴,還是護理師比較會打?其實打針技術好不好,不是看身分,而是看誰比較常在執行打點滴的任務,經常做的熟練度一定勝過偶爾做的。不少醫院是由護理師負責靜脈注射,嫻熟度自然比沒在打針的主治醫師好。
事實上,醫師也會打針,最厲害的時候莫過於住院醫師的階段,因經常幫病人打針而練就出好技術,只是後來升任主治醫師後,少有親自打針的機會,使得當年練出來的技術日漸生疏。

文/媽媽寶寶 圖/孫沛群

※本文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 寶寶生病打點滴不容易一針就打上4大理由!

延伸閱讀
羅小白女兒突「嘔吐、雙眼上吊、四肢抽搐」!家長照護不驚慌 依循這些原則就對了
寶寶生病打點滴快快好?點滴非治療疾病萬靈丹.有這種狀況時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