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多留意!黃疸、脫水、尿布疹、蒙古斑 新生兒常見 15 種特殊生理現象

對新手父母而言,照顧新生兒的壓力不小,有些狀況看起來好像正常,卻又好像有點怪怪的,該不該讓醫師看看……想必新手父母經常有這種糾結的情緒,事實上,新生兒的確有些「異於常人」的生理現象,請父母多加注意即可,不要太過驚慌!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威德指出,「剛出生到滿 1 個月大的寶寶,就是與 2、3 個月大的寶寶有所不同,連檢驗數據也有所差異」。由於新生兒剛脫離子宮的保護,需要花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因此,在這段時間,常見有些特殊生理現象與一般熟悉的狀況有所不同,碰到沒有經驗的新手父母,不免感到憂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特殊現象 1:生理性脫水

不少父母看著寶寶的體重比出生時還低,不免心慌,甚至質疑是母乳喝不夠才會這樣,他強調,「新生兒生理性脫水是必經過程」,即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星期會有體重下降的現象,這是因新生兒剛脫離羊水,處於水腫的狀態,需要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而造成體重逐漸減輕,「足月兒減少幅度約 5%〜10%」。但自第 7 天起,體重多開始慢慢回升,通常在餵食正常的情況下,寶寶的重量一天約可增加 20 至 30 公克。

特殊現象 2:新生兒黃疸

李威德指出,「根據臺大醫院統計,臺灣的寶寶中約有近 3 成人數因有黃疸而需要住院照光」,但父母不需要太過擔心,因東方人體質易有黃疸,屬於常見生理現象,他解釋,寶寶脫離母體,但肝臟功能還不夠成熟,當膽紅素製造量太多,代謝過程出問題,或者無法順利排出時,就會出現黃疸。

「黃疸指數」通常在出生第三、四天開始上升,之後則慢慢下降,但對自然產的產婦而言,這段時間可能已經出院返家,若寶寶出現黃疸怎麼辦?李威德指出,「如果寶寶的膚色一天比一天更黃,尤其是臉部,需要儘快回醫院門診檢查」,同時,也應注意寶寶的活動力和食欲。

特殊現象 3:蒙古斑

李威德指出,「常見於黃種人身上的蒙古斑,是皮膚的黑色素密集所引起,多在臀部及背部可見青紫色斑塊」。大部分寶寶在出生時就有,但慢慢才明顯,蒙古斑是一種良性胎記,多在 6、7 歲時消失。李威德提醒,如果寶寶身上本來沒有胎記,卻突然出現紫斑,「懷疑是否有凝血因子異常的疾病」。

特殊現象 4:尿布疹

李威德指出,母乳寶寶的便便含水量較高,看來稀稀的便便,卻不像尿液能被尿布完全吸收,因此,務必要幫寶寶勤換尿布,避免讓小屁屁與糞便接觸時間過久,出現紅屁股、破皮的狀況,甚至合併黴菌感染。建議每次清潔屁屁後,在包尿布前,一定要抹上一層護膚膏,以發揮隔離效果。

特殊現象 5:假性月經

少數女嬰在出生一週左右,會從陰道流出紅色分泌物,這稱為「假性月經」,李威德解釋,「這是體內還殘留著母親的女性荷爾蒙所致,有的則是分泌半透明白色分泌物滲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帶,或是合併胸部較大,甚至有的男嬰也會分泌乳汁,通常幾天後會消失,父母不需太緊張,只要清理乾淨即可」。

特殊現象 6:臍帶延遲掉落

李威德指出,「每個寶寶臍帶掉落的時間不一樣,快約 1 週,慢則 3 週」,只要確定保持乾燥清潔,不要有不正常分泌物即可。不過,超過一個月仍未掉落,則必須找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白血球附著異常的先天性免疫疾病。

特殊現象 7:肢體蜷曲

胎兒待在子宮一段時間,無法完全伸展四肢,出生後,仍因習慣母體內的姿勢而維持肢體蜷曲的狀態,屬於正常現象。李威德說,「若是膝、肘關節彎曲角度過大或過小,表示肌肉張力增高或太低,需要進一步檢查」。

特殊現象 8:顫動

父母常會觀察到新生兒有局部肌肉抽動的情形,尤其是在打開包巾時,可見手腳輕微顫動現象,李威德指出,「這是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致,通常父母以手握住新生兒肢體顫動處,顫動就會停止,只要顫動時間短(約 1、2 秒),未合併吸吮、咀嚼異常、眼睛上吊,並不需擔心」,若是握住後,顫動仍不停,則要懷疑可能有癲癇的問題。

特殊現象 9:新生兒毒性紅斑

李威德表示,「新生兒毒性紅斑多在寶寶出生後 2、3 天至 1 星期內出現,好發於軀體、頭部,為紅色的疹子」,產生原因不明,但紅斑良性無害,並不需要特別治療,即會自行消退。

特殊現象 10:粟粒疹

粟粒疹為黃白色毛囊皮脂腺表皮囊腫,為皮脂腺阻塞所引起,李威德說,「常見生長位置以鼻頭、臉頰、額頭居多」,由於母親荷爾蒙的影響,導致皮脂腺增生與阻塞而長出斑疹。不少父母看一眼就摸一下,他提醒,「不要摳,不要擠,以避免引發後續紅腫發炎的感染現象,待汗腺發育完全,斑疹就會自然消失」。

特殊現象 11:血管瘤

血管瘤是微血管的先天性擴張或增生所致,一般可分為兩種,有一半以上新生兒的眼瞼、鼻翼和後頸部常可見到平坦、暗粉紅色的斑點或斑塊,這是「焰色斑」,多於1歲前會消失。血管瘤可能出現在身上任何部位,多為良性無害,「若長在特殊部位則擔心影響正常機能運作,如長在眼睛附近可能影響視力、鼻子則影響呼吸,甚至在三叉神經附近,就會懷疑是否有腦部血管畸形問題。

特殊現象 12:脂漏性皮膚炎

6 個月內的嬰幼兒常有此狀況:在眉間、髮際或臉上經常可見黃色油性分泌物,父母不免擔心,但看寶寶吃好、睡好,又似乎沒有什麼問題。李威德指出,「這是脂漏性皮膚炎,在有較多毛囊分布之處,如頭皮、眉毛,不時聚積脫屑或黃色結痂,發生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皮脂腺分泌過多所引起的炎症反應,通常會自然痊癒,不需要特別處理。

特殊現象 13:鼻塞與痰音

父母經常可聽到新生兒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好像是鼻子塞住,又好像是喉嚨有痰的感覺,總懷疑寶寶是否感冒了?李威德表示,「嬰兒鼻翼較塌且扁平、鼻孔又較小,呼吸通道也較狹窄,若鼻腔內有分泌物時,很容易造成阻塞而發出痰音。加上嬰兒對外界冷空氣亦較為敏感,尤其是早晨或睡醒時,鼻腔分泌物會較多,鼻塞及呼吸有雜音的現象便會更為明顯」。

特殊現象 14:吐溢奶與胃食道逆流

李威德解釋,「由於新生兒的胃賁門括約肌發育較不成熟,使得食物容易逆流回到食道,可能是由嘴角溢出(溢奶),或是有些用力地把喝下去的奶噴出(吐奶),通常吐溢出的都只是奶水」。他建議,母乳寶寶最好直接親餵,若用奶瓶餵寶寶喝奶,奶瓶應與鼻、嘴保持垂直,避免寶寶喝入太多空氣而導致吐溢奶;餵奶後,直立抱寶寶約半小時,以改善狀況。

特殊現象 15:哭鬧不安

李威德表示,剛出生的寶寶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至於哭泣,則是與外界溝通的語言。讓寶寶哭泣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單純如尿布濕或便便了、餓了、脹氣、便祕,甚至只是想撒嬌。複雜的原因則可能是腸胃炎、腸套疊、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症、尿布疹、蚊蟲咬傷、長牙、疝氣,甚至像中耳炎、感冒、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感染狀況。父母可留意哭聲的特徵與規律,以做為醫師診斷的參考。

文/媽媽寶寶 圖/雷思瑜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黃疸、脫水、尿布疹、蒙古斑 新生兒常見 15 種特殊生理現象」

延伸閱讀
寶寶出現尿布疹怎麼辦?在購買尿布前新手爸媽該知道的事!
了解新生兒7個特殊生理狀況,掌握7大危險徵兆,發現異常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