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這樣的家長嗎?孩子只要稍微受到挫折就急著跳出來幫忙,孩子只要遭遇一點委屈就急著又哄又抱,就深怕一點遲疑,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永難抹滅的創傷?
有一天兒童遊戲區傳來孩子陣陣歇斯底里的怒吼聲與尖叫聲,家長聽見急忙過去了解,就看見自己的孩子雙手緊拉著對方,不讓人離開,並高喊「不要!我不要!我不要輸!」
為了降低孩子的怒氣,家長和緩的說「寶貝,不要生氣了!不然我陪你玩好不好,你這麼厲害,一定可以很快就贏過我喔!」
您是這樣的家長嗎 ? 孩子只要稍微受到挫折就急著跳出來幫忙,孩子只要遭遇一點委屈就急著又哄又抱,就深怕一點遲疑,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永難抹滅的創傷 ? 為人父母總是會心疼孩子,不捨得孩子受到一點傷害,我也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只不過,您知道這樣的作法也有可能是造成孩子輸不起的主因嗎 ?
對「輸」這件事容易崩潰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1.孩子本身挫折忍受度低,無法承受壓力的結果
生活學習中,孩子一定會有遭遇挫折的機會,只是每位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同,衍生的忍受度也就不一樣,假如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過低,對於無法預期的過程或是不如所願的結果,就會不知如何承受,進而帶來內心上的壓力,當這份壓力遲遲無法紓解,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衝突,直接導向情緒崩潰的途徑。
2.孩子本身適應技巧不佳,無法承擔衝擊的結果
生活學習中,孩子一定會被要求接觸不喜歡的學習項目,只是每位孩子的因應方式不同,衍生的適應技巧也就不一樣,假如孩子的適應技巧不好,對於突如其來的要求或是難以接受的改變,就會不知所措,進而帶來內心上的衝擊,當這份衝擊遲遲無法釋懷,就會產生不當的社會行為,認為哭鬧就可以扭轉「輸」這件事。
3.周邊大人長期的縱容,讓孩子誤以為只有贏的結果
生活學習中,孩子一定會碰到令人委屈的事件,假如您是心疼孩子會受傷的家長,什麼事都讓著他、都順著他,就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很厲害,進而對外界產生誤解,形成自我中心的想法,當這份誤解遲遲無法澄清,就會造成價值觀的扭曲,認為生活中就只有「贏」的結果。
培養挫折忍受度.從日常遊戲著手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幫助孩子呢?父母可從日常遊戲著手練習,具有明確輸贏的遊戲著手起,例如猜拳、疊疊樂、翻牌比大小等,規則盡量簡單,方便大人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結果進行佈局。再依著下列的原則進行:
1.有計畫的測試孩子情緒底線
有計畫測試孩子對輸的反應,逐步試探情緒底線,做為接下來策略擬定與修正的依據,重點擺放在最後總比數,讓孩子知道,就算輸了,結果還是會贏。
您可以這麼做 :
- 前三次故意輸,第四次贏,最後一次再讓孩子獲勝,讓孩子嘗試到輸的經驗。
- 若孩子能接受上一輪結果,就可以繼續往下探,前兩次故意輸,第三次贏,最後兩次再讓孩子獲勝,提早讓孩子感受到輸的經驗。
- 前兩次故意輸,第三與第四次要贏,最後一次再讓孩子獲勝,慢慢讓孩子體驗平手的經驗。
2.漸進式給予孩子挫折的壓力
漸進式讓孩子體驗輸的過程,逐步給予孩子壓力,藉此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重點放在最後一次,讓孩子知道,就算過程輸了,最後還是能贏回來。
您可以這麼做:
- 第一次故意輸,第二與第三次要贏,最後兩次再讓孩子獲勝,讓孩子感受連輸的壓力。
- 採取交替輸贏的策略,第一與第三次故意輸,第二與第四次要贏,最後一次再讓孩子獲勝,讓孩子體驗交替輸贏的過程。
- 第一次故意輸,中間三次比賽,隨機贏兩次,最後一次再讓孩子獲勝,讓孩子感受總比數輸的結果。
3.適時教導孩子正確的因應策略
遊戲過程隨時鼓勵孩子,在不失信心下,提供解決策略,藉此提升孩子的適應技巧,重點放在第一次,讓孩子知道,就算輸了,也沒關係,還是有機會可以贏回來。
您可以這麼做:
- 一開始就要贏,接下來的三次比賽只贏一次,最後一次再讓孩子獲勝,讓孩子體驗一開始就輸的經驗。
- 第一次就要贏,接下來的三次比賽再贏兩次,最後一次讓孩子獲勝,讓孩子體驗輸多贏少的經驗。
- 第一次要贏,接下來的三次比賽隨機輸贏,最後一次直接挑戰讓孩子輸,讓孩子感受輸的結果,確認孩子忍受度與適應技巧是否提升。
當然,這項原則不見得適合每一位孩子,不過在家您可以嘗試看看,只要妥善控制第一次、最後一次、以及輸贏總次數,就有機會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與適應技巧。
文/蘇文清 圖/胡家芸
※ 本文由 mombaby 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於「善用生活遊戲,控制輸贏走向,逐步培養挫折忍受度與適應技巧,讓孩子學習輸得起!」。
延伸閱讀
大腦在 0~6 歲發展最快!讓腦神經學家教爸媽「分階段」把握幼兒腦部黃金期
如何為孩子規劃早期療育?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最多,如能陪伴在家練習,效果更顯著!
胎兒健康有異常,是遺傳?還是突變?透過檢查確認,突變無可避免,遺傳則避免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