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舵手,每個人小時候最先遇到的模仿學習對象就是父母,但現代忙碌的家長,常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甚至連今天跟孩子講了幾句話都想不起來;每天的對話可能只是簽聯絡簿、或是早上催孩子出門的幾句怒吼。
爸媽們有多久不曾靜下心來陪伴孩子 10 分鐘?
不求什麼回報、目的,僅僅只是跟孩子們單純的聊聊心情,分享一天,或是靠在一起講故事、擁抱。
事實上,看起來好像沒做什麼的這 10 分鐘,可以幫助孩子改變情緒,增加他們從挫折中恢復的能力,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說,「每天短短的 10 分鐘,就能大大的改變孩子。」
在孩子發展的階段時,他們需要有強大的「覺察力」跟「專注力」,覺察力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本身的狀況,有問題才能進一步解決;而專注力是幫助孩子看到別人的情緒、了解別人的狀況,才能發展出觀察別人的能力還有同理心。
而擁有這兩項能力,必須透過跟照顧者、親密他人的父母的相處來學習。只有給予孩子充份的安全感,讓他們學習到,在跟父母相處的這段時間中,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會被罵、會被打,他們才能學會如何表達自己,擁有自信,也才能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
有品質的親子相處
- 全心全意的接納孩子的言語、想法,仔細傾聽孩子。
- 讓孩子分享一天的喜怒哀樂,爸媽要充滿好奇心,想了解孩子。
- 跟孩子一起做家事。
- 唸故事給孩子聽。
- 抱抱孩子。
- 跟孩子一起做一件事,像是學齡前的孩子可以一起收玩具,學齡後可以一起看一本故事書。
- 教孩子用好奇心去觀察這個世界的每一草、每一木。
- 跟孩子約定,每天要觀察路上的昆蟲,空氣中的氣味等。然後花一點時間分享。
- 避免滑手機。
- 多說一些讚美、平和的語言,減少指責跟批評。
薛媛云說,陪伴的力量比想像中還要大很多,孩子可能要的真的就只是簡單的 10 分鐘。她曾經輔導過不少情緒控管出問題的孩子,可能國小、國中就有憂鬱、焦慮、暴躁的狀況,但要求父母每天撥出 10 分鐘來專心跟孩子相處之後,情緒問題改善很多。
「這 10 分鐘就只是專心聽孩子講話,或是跟孩子講話。」薛媛云說,她了解現代父母們常常會因為忙碌,或是勞累而忽略「跟孩子相處」,比「給孩子物質的東西」來得重要,「其實不需要多,睡前、下班後找個 10 分鐘給孩子,爸媽們會很驚訝這個轉變。」
而跟孩子一起做家事,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雖然孩子可能會把碗盤打破,地板弄得更髒,但每個人都是從錯誤中學習的,而孩子跟爸媽,可以享受這些親子時光。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舵手,在孩子小時候幫他們選擇了人生方向,透過這些相處時光,跟孩子一起學習感恩、同理、專注、人際關係,活出健康而優美的人生。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這樣跟孩子聊天才是「有效溝通」!心理師 4 步驟教親子聊天法
別忽視孩子「反抗」警訊!少碎念可改善親子關係
小孩一崩潰就大哭大鬧!心理師:4 步驟讓彼此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