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 2 周就要期末考了,你家孩子已經開始在複習功課準備考試了嗎?面對考試,家長往往比小孩還要緊張、焦慮,其實國小課業並不難,難在形塑習慣。小孩在中年級以前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因應升上高年級後日益沉重的課業挑戰。
每到期中或期末考週,家長往往比小孩還要緊張、焦慮,《未來Family》採訪3位資深小學教師,分享不同年級的孩子需要培養哪些學習習慣?以及如何做好考試準備?
宜蘭縣竹林國小小壁虎老師(蔡孟耘)談到,小孩在中年級以前即應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提升專注力、能夠獨立做事情、掌握學習策略及方法等,才能因應升上高年級及國中後日益沉重的課業挑戰。
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周理慧認為,國小課業並不難,教什麼就考什麼,難在形塑習慣。台北市志清國小教師李衿綺也指出,不論做作業、問問題等,如果家長可以固定陪伴孩子,教導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做法,到五、六年級就能夠做到「自動導航」。
小孩從低年級、中年級到高年級等不同的學習階段,究竟需要逐步建立哪些重要的好習慣?以下是資深小學教師提供的具體建議:
低年級孩子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孩子,面對完全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光是要上課坐好、專心聽講就是一大挑戰。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每節課有40分鐘,但通常注意力只能維持10分鐘,因而最需要培養專注的習慣。此外,如何練習有品質的說話與表達,以及獨立完成每件事,也是學習扎根的關鍵。
(1) 培養專注力
(a) 閱讀 蔡孟耘認為,孩子的專注力與在家裡的習慣有關,比方說會不會靜下來看書或玩玩具。閱讀其實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父母只要每天在家陪孩子閱讀10分鐘,媽媽可以看食譜、爸爸可以讀雜誌等,「除了『臉書』以外的書皆可,搭配使用計時器,時間到就可以停下來,沒念完也沒關係」。同時可以根據孩子狀況,逐漸拉長閱讀時間。
(b) 玩遊戲 如果孩子較容易分心,也可以帶孩子玩專注力遊戲,例如「1、2、3數字」遊戲,1摀嘴巴、2手背後面、3做投降姿勢……,可以隨時調整動作的變化﹔或「傳令兵」遊戲,等一下去拿A物品,之後再去拿B物品……,幫助孩子練習專心的完成不同的指令與動作。
(c) 借力使力 李衿綺提到,可以讓孩子練習用手機或平板拍照,但不是隨意亂拍,而是聚焦在「小範圍」。例如在公園拍3種花,仔細觀察花的顏色、花瓣、花蕊……,大人也可以拍下小孩「專心」的畫面,幫助孩子掌握「專心」的感覺。透過參加課後才藝或社團活動,至少培養一項運動習慣,例如桌球、武術、直排輪等,也有助於提升專注力及挫折容忍度。
(2) 學習說話與表達
「有的父母經常會帶小孩出去玩,如果可以進一步與孩子進行精緻的對話,就能透過『提問』,幫助孩子增加閱讀能力、練習提取知識,」李衿綺舉例說明,看到天空的藍色,可以數數看共有幾種不同的藍色﹔或用落葉做拼貼,把它拍下來,試著說出一個故事。
(3) 學會獨立做事情
蔡孟耘提醒,低年級孩子要學會獨立完成每件事,包括獨立寫功課、整理書包、能夠清楚傳達老師交代的事項等,此時主要面對一位級任導師,但升上中年級後會增加很多科任老師,培養獨立負責的能力很重要,才不會造成學習更混亂。
中年級孩子
「小孩需要的是方法,不是答案,」蔡孟耘談到,中年級孩子已漸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可以開始建立預習、複習、做筆記等習慣,但在這個階段由他律轉自律、從被動到主動,需要很多的指導。
(1) 開始預習與複習
「大人不能只叫小孩預習,而要教導預習的方法,可以將學習重點切步驟,例如讀課文3遍、熟練生字筆畫與筆順、將不會的詞語圈出來等,先擇一練習,熟悉後就能很快全部做一遍,」蔡孟耘說,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學習狀況,自我監控也要加進來,例如讀課文的次數可以依狀況增加或減少。
在期中或期末考前兩週,蔡孟耘會帶三上的孩子做複習,剛開始也會訂出很細的步驟,例如把課文讀2遍、寫生字和語詞2~3次、將習作的造句唸2~3次等﹔到三下的時候,則要求孩子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擬定複習計畫並追蹤執行進度。
蔡孟耘強調,擬定複習計畫的時候,不能是太大的範圍,必須寫出具體的內容(讀哪一課課文、抄寫哪一課生字與詞語、把課本與習作錯誤的題目再做一遍等),同樣會考量個別差異,精熟的部分可以很快帶過去,加強不懂或不熟的地方。
「每天都要做一點複習,譬如將先前寫錯的國語生字再寫2~3次、把數學課本與習作做錯的題目再做一遍等,『不能用看的、一定要用寫的』,可以寫在廢紙上、訂成一本,最後再與計畫表夾在一起。」
(2) 善用圖表做筆記
李衿綺建議,中年級孩子可以根據閱讀的文本練習做摘要,例如可否看出句子的重點、段落的總分關係(先用一個概括句寫出段的主要內容,圍繞總起句寫出分述句),以及文章中需要及為何要保留的關鍵字詞等。
蔡孟耘帶領中年級孩子,每個學科都會使用筆記本,教他們開始利用圖表做重點整理,包括心智圖、比較表格等。以社會科為例,可先藉由心智圖比較「台地」、「盆地」、「平原」等地形差異,再畫表格整理學習重點。其中為表格欄位命名或進行分類是比較困難的。
很多孩子讀課文時不知道如何整理重點、做成圖表,蔡孟耘分享,大人可以在示範下教導下列步驟:
(a) 閱讀文章時,先根據標點符號(句號、驚嘆號、問號、分號)「切句子」,看出第一、二、三……句子在說什麼,掌握重要的關鍵字。
(b) 不能只用說的,因為說過就沒了,一定要寫在紙上,例如整理台灣東南西北不同地區的地形特色及實際例子。
(c) 由小孩自己畫心智圖、做成表格,經過思考、討論,列出表格的欄位名稱,譬如「台灣地形」、「分布地區」、「地名」等,而不是直接給表格,讓孩子找答案填進去。這樣更有益於鍛鍊孩子的統整比較能力。
高年級孩子
多年來一直擔任高年級導師的周理慧分享,「聽好、做好、學好、顧好」是開學時送給新班級生的一句話,「沒聽到的事談何做到,學到的事還要多練習幾次,達到鞏固學習後才能放在大腦的記憶匣中,分類儲存」。
「高年級孩子要更有主動性,加以上課內容難度變高,以知識性教學為主,學會時間管理很重要,」蔡孟耘說。隨著知識量變多,李衿綺建議「在學習過程中要能夠提取『上位概念』(關鍵字詞)、善用圖表做筆記,同時可搭配數位工具深化學習,以及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
(1) 做好時間管理
「善用時間是一門很大的功課,」周理慧說,利用零碎時間如上課等待其他小孩或部分下課,就能夠完成作業,回家就有空做自己想做的事﹔寫作業時最好自備一個計時器,在設定時間如30分鐘內專心完成,學習會更有效率,而學習愈扎實,課業就愈輕鬆。
(2) 筆記+數位工具
李衿綺指出,在高年級做筆記的技巧更重要,包括畫心智圖、表格架構、九宮格、魚骨圖、甘特圖等,同時可以結合使用數位工具。例如自我介紹、社會及自然科的知識內容整理,就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免費下載XMind、SimpleMind等心智圖的軟體畫出來。
「孩子是否適合用電腦來學習,要看他準備好了嗎?」李衿綺提出一個評估指標,如果孩子的紙本閱讀或線下學習已經做「到位」了,也就是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才能夠擴大延伸到線上閱讀及線上學習,不會迷失在茫茫網海。
舉例來說,孩子可以透過螢幕錄製的功能,把數學概念(如梯形面積的計算)的解題方法錄下來,倘若有說不出來或說不清楚的地方,就知道自己的問題發生在哪裡了。此外,也可以利用線上學習平台(如均一)進行個別化的學習。
(3) 自我學習評估
高年級孩子開始發展「後設認知」的能力,李衿綺提供孩子練習自我評估、了解學習狀況的機會,包括自己登記平時考和段考成績、填寫「我的學習綜合評估報告」等。
「這是你想要的嗎?」「你在學習上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還有沒有努力的空間?」「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為什麼要讀書?」……,李衿綺認為,大人可以陪伴孩子展開對話、進行「反思」,幫助孩子找到動機與成就感,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周理慧強調,大人遇到學習較慢的孩子,要耐心的陪伴、了解學習困難的地方,協助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因為被迫或害怕處罰。將學習內容與生活連結,就是一個不錯的做法,例如國語課學到「六書」,可以查自己的名字屬於哪一種造字法,經過統計發現最多的是形聲字、最少的是會意和指事,印象會更深刻。
蔡孟耘建議,父母或老師教會孩子學習的策略及方法後,還是要保持關心、了解,例如孩子的複習計畫連續5天都沒有完成,就要適時伸出援手及給予協助,因為「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重複的練習」。
文/未來Family 圖/楊紹楚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原文出自如何做好考試準備?資深小學教師:小孩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學習方法。
延伸閱讀
2023 國中小行事曆總整理!寒暑假時間、連假、休假攻略一次看
心理學家爸爸黃揚名:從小教出3個好習慣,學習路上少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