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11/7 起學校 0+7 上路!師生為接觸者 2 日內快篩陰性不用居隔
台灣疫情有減緩趨勢,為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24 日鬆綁防疫措施。教育部今(25)也公告配合指揮中心調整各級學校防疫措..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發威!家長別把它與流感搞混
今年秋冬各種呼吸道疾病找上兒童,從疾管署傳染病監測系統中發現,副流感病毒株在這四週穩定成長中,還有一定的比例是腺病毒、呼..
身體教育就是教「拒絕」身體碰觸?資深心理師:從幼兒到青春期,父母最關鍵的是做到這件事
身體教育或性教育,不但是愛的教育,也是全人教育,可惜在家庭教育中幾乎是缺席的。專家建議,父母樂於做一個學習型家長,同時與..
幼童熟人性侵逾 9 成!衛福部推「身體紅綠燈」扎根兒童身體界線認知觀念
在台灣,每百名性侵被害人中,就有 3 位是 6 歲以下兒童,其中高達 9 成的被害人與加害者是認識的關係,其中以親屬、朋..
不能說的 6 大關鍵字!這些負面語句你是否天天說?這樣對孩子說才正確
家應是每個人的避風港,卻因父母許多無心的用語,往往成為傷害孩子最大的地方,本文為你剖析父母常不當使用的 6 大關鍵字,對..
為何孩子吃不胖且聰明?哈佛研究認證:父母懷孕愛運動「健康基因」可代代遺傳
你知道健康也是一種可傳給下一代的資產嗎?日前哈佛醫學院研究指出,當雌性小鼠在懷孕前和懷孕期間進行運動與訓練,會影響下下一..
父親壓力與孩子未來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心理學家:應在孕期和產後評估新手爸爸的壓力
在孩子出生後的幾個月內若父親經歷太多壓力,與子女在 2 歲時發展情緒和行為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心理學家建議,應該在懷孕期間..
Omicron 變異株讓確診兒童出現哮吼!三大典型症狀表現快就醫
台灣逐漸回歸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對於每天有 3-5 萬人染疫似乎也習以為常,急診兒科醫師提醒,疫情對於兒童的威脅仍..
太早或太晚生小孩增加子女精神疾病風險?研究:父母生育年齡與後代雙相情緒障礙有關
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年齡較輕或較老的孩子,罹患雙相情緒障礙(舊稱躁鬱症)的風險增加。如果母親或父親年齡小於 20 歲..
媽媽不能忽略的事!自然產&剖腹產的產後傷口照護與運動原則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媽媽,都會在身上留下傷口。為了幫助傷口復原,避免讓復原不佳的狀況,影響日後的育兒生活,甚至成為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