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講越故意、不順意就大哭!2 歲幼兒講不聽,情緒失控時該怎麼辦 ?

越講越故意、不順意就大哭!2 歲幼兒講不聽,情緒失控時該怎麼辦 ?

面對小小孩情緒失控的哭鬧,如何適齡教養孩子是現代父母的頭痛課題。專精於兒童發展的職能治療師提出 7 要與 3 不要的教養原則,供面臨難搞 2 歲(terrible twos)這個階段的爸媽參考。

「不要」「不要」
「越講越故意」「不順意就崩潰大哭」

2 歲的孩子時常有上述的情緒行為 ,順著他可以解決哭鬧,但這樣情況會反覆發生。處罰他可能當下有效,但他真的學會控制情緒了嗎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2 歲的孩子已脫離學步寶寶的階段,孩子可聽指令,也能簡單表達了,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只是個服從的寶寶,此時便邁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此時孩子的認知能力大躍進,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開始越來越多,動作技能和體力上也越來越穩定。這個階段也正是展現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願意離開爸媽,開始到處去探索的年紀。

因為大腦才正在急速成長,很多時候孩子以為自己做得到,但其實能力還未達到穩定,如果遇到挫折或是限制了他,便容易展現原始情緒出來。情緒來的時候又急又猛烈,放聲大哭、丟東西、甚至躺地、跺腳 ,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2至3歲正值孩子情緒萌發階段,家長應引導孩子表達情緒,說出需求,在孩子情緒崩潰前給予適當引導。

2 至 3 歲是情緒萌發階段

難搞的 2 歲(terrible twos)這個階段的爸媽,確實是比較辛苦一些。職能治療師郭虹吟提供「7 要 3 不要」的一般性教養原則:

7 要

  1. 當孩子不順意時,請引導他說出來
    此刻在旁協助描述孩子的情緒及需求。例如:玩積木時,積木塔倒了,孩子正生氣踢著積木。此時,爸爸過去坐在孩子旁邊,描述孩子的心情:「積木倒了,你很生氣。」「要爸爸幫忙,再做一個嗎 ?」
  2. 適時給予有限的選擇
    在需要孩子合作時,給他可以選的方案 (2 至 3 歲,2 選 1 即可)。例如:要睡覺了,孩子不想收玩具,告訴孩子:「小汽車和積木也要睡覺囉。」「你想要先收小汽車還是先收積木呢 ?」
  3. 情緒崩潰時,允許孩子哭泣,但不能丟東西或打人
    在旁陪伴孩子,等待情緒降溫。例如: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很難過所以想要哭。」「媽媽在旁邊陪你。」「要給媽媽抱抱嗎 ?」
  4. 當孩子攻擊他人時,請立即阻止並帶離開現場
    大人保持情緒穩定,堅定的口吻將孩子帶至角落。例如:握住孩子的手,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丟東西。」當孩子情緒高漲時,別馬上要求他道歉,請先讓孩子在角落冷靜一會兒,再對孩子說:「你剛剛打人,讓別人痛痛了,媽媽陪你一起去說對不起。」
  5. 事先提醒要做的事,並給予充足的時間
    當孩子堅持想要自己來的時候,請給他一點時間,並在旁稍微協助。例如:離預定出門的時間保有 10~20 分鐘的彈性,孩子若堅持要自己穿鞋子,家長可以協助區分左右腳,讓他自己將腳套入鞋子後黏好。
  6. 在執行日常生活的例行性活動時,不需問孩子好不好
    一旦時間到,堅定地帶著孩子去做就對了。例如:該吃飯的時候,不需要問孩子:「吃飯了,好不好 ?」而是告訴孩子:「我們把玩具放著,現在來吃飯。」若孩子還想要玩,則回應他:「吃完飯,爸爸再陪你玩。」
  7. 正向鼓勵及描述,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好的行為
    只要孩子有好好講話或練習等待,便給予具體稱讚。例如:告訴孩子:「媽媽覺得你很棒,因為你有好好跟媽媽說你想要做什麼。」、「你有坐在位置上等媽媽去拿湯匙,表現很不錯。」

3 不要

  1. 不要害怕孩子有情緒,常常哭
    處在情緒萌發期的孩子,哭是非常直覺的情緒抒發,請試著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及背後需求為何。
    如果不知道原因,也允許孩子哭一會兒,在旁陪伴他,給他安全感。2 歲初的孩子仍需要大人協助其轉移注意力,3 歲後可引導說出哭的原因。
  2. 不要寵著孩子或怕麻煩,凡事都幫他做好
    這時候的孩子,什麼事都想要自己做看看,這也會是很好的教育的時機。給孩子一個簡單的任務吧,例如:「你去房間幫爸爸把垃圾桶拿出來。」
  3. 不要告訴孩子,你打別人,我就打你,看你會不會痛
    孩子本能上當然知道被打是會痛的,只是 2 歲多的他還沒發展到具備同理共情的能力,而且也還沒學會情緒的調節及控制,所以在情急衝動下容易用本能去推打別人或搶走物品。此時要教他等待和交換,練習逐漸地控制自己,一段時間後才不會有反覆的情緒行為出現。

每位孩子的個性展現來自於先天氣質、後天教養及環境塑造而致。尊重孩子的個別的先天氣質,但身為父母及師長的我們,仍需要從後天教養中慢慢的引導,使孩子的情緒覺察和表達更順暢一些,共同在生活中尋找適切的情緒調節方法。

文/孩漾全人發展工作室職能治療師郭虹吟 編輯/賴以玲 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如何分辨「氣質好動」、「過動傾向」和「ADHD」?職能治療師解答其中關鍵
孩子被觸摸就暴怒!職能治療師:可能有觸覺防禦問題 可尋求專業協助讓孩子快樂成長
子女有過動傾向嗎?職能治療師提 7 生活原則助孩子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