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腸病毒流行季 家長一定要知道的重症前兆

iStock-952085912

「誒,王太太,小寶怎麼了,怎麼沒有去上學?」鄰居李太太正在出門買菜,就碰上隔壁的王太太抱著小寶走進中庭。「今天早上他早餐吃得不多,當下我量體溫是正常的,後來在進幼稚園被測量體溫時才燒了起來,所以被“退學”,要在家裡被隔離幾天,我們剛從診所看完病回來。」王太太抱著剛因發燒而睡著的小寶,小聲地回答李太太的關心。

「啊,你要多注意,我看新聞說夏天是腸病毒的流行季節耶,我家明明去年得腸病毒時,真是讓我手忙腳亂了一番。」「有,剛剛醫師有提醒我,如果出現嗜睡、全身無力、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的情形要趕快去急診。」王太太有認真聽醫師的提醒。

疾管署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守護幼兒免於腸病毒威脅 

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5月6日至5月12日)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共6千738人次,雖未達流行門檻(11,000人次),但近4週以來的就診人次呈現上升的趨勢。加上今年已累計5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相較於去年同期只有2例病例,多了3例病例,需要好好嚴防疫情大爆發,今年的腸病毒併發重症案例,其中有2例是感染克沙奇B1型,感染腸病毒71型、克沙奇A4型及克沙奇B2型各佔1例。

*根據腸病毒感染較常出現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 泡疹性咽峽炎:由A型克沙奇病毒所引起,染病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此病例多數屬於輕微無併發症的,少數會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由A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發病特徵有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病程最長可達14天。
  • 手足口病: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所引起,這是最具特徵的腸病毒病徵,主要的特徵有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會分佈於口腔、手掌及腳掌之處,會因為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由B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發病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
  • 流行性肌肋痛:由B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發病特徵有胸部突發陣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及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病程約7天。
  • 發燒合併皮疹:與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都有關,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時會出現小水泡。

認識重症前兆病徵

(圖片來源:疾管署)

目前腸病毒治療沒有特效藥,雖然大多數的患者在感染後會自行痊癒,但5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功能還未發展健全,所以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尤其腸病毒71型、D68型都是會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所以若發現自家的小孩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預防腸病毒感染的注意事項

無論是成人、小孩都有感染腸病毒的可能,而且一般人在感染後多半為無症狀,或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而已,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但其實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就具有傳染力,於發病1週內是傳染力最強的時候,所以嬰幼兒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遭受感染。

為避免嬰幼兒因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應教導孩子養成勤洗手習慣,落實在「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耍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等5個需要用肥皂來洗手的時機,並且注意呼吸道咳嗽禮節。

家長也需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如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及保持通風、避免帶孩子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且落實孩子生病請在家休息等措施 ; 其餘防護措施像是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請先更換衣服後再摟抱幼兒,注意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以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推薦閱讀:

洗手學問大 護理師告訴你這樣洗才是正確的

醫師提醒今年恐有可能爆發腸病毒大流行

文 / 彭幸茹  圖 / 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