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可能都遇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花了不少時間唸書,但成績卻不如預期。其實不是他們不夠努力,可能只是用錯方法。如果家長能依照孩子的學習偏好來安排學習方式,反而比一味強迫更有效。以下會介紹 4 種常見學習風格,家長不妨參考看看。
4 種常見學習風格
1. 視覺型(Visual)
這類孩子學習時會比較依賴圖像、色彩和畫面。他們會透過觀察老師寫的筆記或圖表來吸收知識。他們在寫筆記時,也可能會用螢光筆、繪畫來幫助記憶。
建議學習方式:
- 利用概念圖或流程圖整理內容
- 用不同顏色筆做分類或標示重點
- 看教學影片協助理解抽象概念
2. 聽覺型(Auditory)
聽覺型孩子在聆聽中學得最快。他們在記東西時,可能會不自覺地重複說出來。他們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喜歡小組學習和討論,對語調和節奏特別敏感,也常會主動朗讀或把筆記錄音來聽。
建議學習方式:
- 唸書時邊讀出來邊記
- 和家長或同學用問答方式學習
- 將重點錄音後反覆聆聽

3. 動感型(Kinesthetic)
這類孩子喜歡「做中學」,對於靜態學習(如長時間閱讀或坐著背誦)較難集中,唸書時會喜歡邊聆聽音樂,也需要較密集的休息時間。他們會透過實際操作、活動或身體參與來加強記憶,因此多數對手作、實驗或角色扮演感興趣。
建議學習方式:
- 將重點內容搭配動作或遊戲來學習
- 透過教具或手作,邊動手邊學習
4. 讀寫型(Read/Write)
這類孩子喜歡靠閱讀、寫字去理解知識。他們看到整齊的筆記會覺得安心,多數都會在自己的筆記上寫重點並反覆閱讀。
建議學習方式:
- 撰寫摘要或整理重點
- 溫習時用自己的語言重新寫一次
- 多準備筆記紙或單字卡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孩子「被寵壞」怎麼辦?3 招可補救,記得讓他們有情緒出口
帶小朋友去公園野餐怎麼準備?必備物品清單+防蚊5大撇步一次搞定!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 4 大方法,適時讚賞與獎勵並避免「這個」常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