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好處多!3 技巧將鼓勵說出口,4 提醒讓孩子感受信任

暑期是家長陪伴孩子的高峰期,家長應把握機會和孩子相處,並多多鼓勵孩子,這樣做不僅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肯定,提升努力的動機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調查與觀察顯示,家長以正向愛和鼓勵下,孩子通常會有較好的表現。臨床心理師葉潔昕表示,「鼓勵」好處多多,除了可以增進親子關係,讓彼此的情感有更緊密的連結外,鼓勵還可以讓孩子對良好的行為留下印象、感受到努力被肯定、提升努力的動機和提升自我效能感。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擁有更強的彈性,不容易被挫折擊倒!

鼓勵對孩子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從小接受正確的鼓勵,可以穩定孩子在青少年至成年的自我認同感!葉潔昕提醒,「鼓勵的時機」很重要,無論是孩子遇到挫折或想要讚許他良好的行為時,都可以適度、正確的進行鼓勵,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相信自己有「力量」面對困境或挫折,同時知道自己可以帶給他人正面的影響。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3 技巧:描述行為、從感受出發,聚焦努力或進步

關於鼓勵有什麼技巧?葉潔昕表示,鼓勵的內容需具體明確,孩子才能明白是因為什麼原因被鼓勵,包括

「描述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知道我們有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如:我發現你今天早上自己摺了棉被。

「從孩子的感受出發」,說出孩子的感覺,讓他知道我們與他同在,如:這題數學算不出來,讓你覺得有點挫折。

最重要的是,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努力、解決困難時的專注、貢獻或進步」,如:雖然你還不知道這題該怎麼做,但你嘗試重新仔細看題目,想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很棒。」

4 提醒:重過程、傳達真誠、讓孩子學會自我鼓勵以及神隊友間相互鼓勵

提到鼓勵時需要留意之處,葉潔昕提醒,鼓勵是注重孩子過程中的付出與努力,若過度重視結果,只是提升孩子的外在動機,為了得到他人誇獎而努力。此外,家長可以透過真誠的表情、語氣和肢體語言,如肯定的眼神、大大的擁抱等非語言表達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信任與關懷。

同時,讓孩子學習鼓勵自己,試著看見自己優勢和努力,並反覆練習,有助未來面對不同挫折時,能更有彈性思考能力與韌性。最後,也請父母記得鼓勵自己,教養非絕對,別太苛責自己,要適度給自己與隊友肯定和打氣!」

邁入第 20 年的「亞尼克寫生比賽—親子陪伴日」,6 月 27 日正式開放線上免費報名,今年以 20 為意涵提出「2 の鼓勵—愛的鼓勵」為陪伴宣言,不僅持續提倡親子陪伴的質與量重要性,呼籲「41 愛多多」口訣:每週至少 4 天以上、每次至少 1 小時、多多正面鼓勵、多多專注傾聽,以共同參與、溝通交流的形式與孩子相處互動。

文 / 賴以玲  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