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傳染力最強 2 時間!專家籲:預防腸病毒掌握正確洗手時機,別讓病毒有機可趁

190902-腸病毒_小朋友

近期,因腸病毒赴門、急診就診人次,以及教托育機構因腸病毒停課,與歷年相比,已創近 10 年以來同期最高。疾管署今 (21) 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請民眾保持警覺。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處腸病毒流行期,上週 (5 月 12 日至 5 月 18 日) 門急診就診計 17,585 人次,與前一週 (18,238 人次) 持平。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 A 型為主。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已有傳染力,在發病後 1 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 8 到 12 週之久。

教育部指出,腸病毒容易在校園、安親班及家庭等地方傳播。為預防腸病毒傳播,學校應教導學童平時應勤洗手,更要掌握正確洗手時機,如上廁所後、吃東西前、看病前後、摟抱及餵食幼兒、擤鼻涕後及玩遊戲或玩具後等。

呼籲教托育機構及家庭照顧者應定期清潔環境及重點消毒,同時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整潔,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並持續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疾管署提醒,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疏於防護傳染給家中幼兒,籲請民眾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與其他幼童頻繁接觸造成交叉感染。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根本,唯有澈底落實才能避免讓傳染病有機可乘。

教育部指出,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應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

疾管署呼籲,感染腸病毒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 5 步驟。平時可使用濃度 500 ppm 的消毒水(10 公升清水 +100 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文 / 黃慧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