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手打人,你只會說「不行」「不要這樣」?除了制止,更該觀察孩子需求並制定規範

孩子動手打人,你只會說「不行」「不要這樣」?除了制止,更該觀察孩子需求並制定規範

你的孩子會動打人嗎?當孩子動手打人時你都怎反應呢? 你是否有一些錯誤的管教方式,反而讓他覺得這麼做可以如願,可以得到大人的關注?

憤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而當小小的孩子發洩出不滿情緒,他會發現原來這麼做可以讓大人注意到他,無論是與兄弟姐妹爭奪玩具,或是沒未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在家裡會跟手足爭吵,孩子也可能在任何地方失控,在公園、在幼兒園,他可能會出現攻擊行為。許多爸媽在家裡要排解手足打架,孩子也可能在外推打或咬了其他孩子,除了道歉,當然更會憂心,我的孩子怎麼會這麼衝動?該怎麼處理這樣的問題呢?

觀察孩子發怒時,是否有以下需求

孩子出現攻擊行為,那時候的他通常無法思考,因為正當他非常挫敗的時刻,他只專注在自己想要或沒有辦法如意的事情上。家長必須要能先理解,孩子發怒的原因是什麼。當然,更多家長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冷靜下來,日後能修正這樣的行為。

孩子│打人│攻擊│教養

有些事情是在你預期中可能導致孩子發脾氣的行為,這有賴家長觀察,但別輕忽一些日常小事,可能加重孩子不愉快的程度。下次當孩子又因為不如意而怒氣沖沖時,觀察他是否有以下的需求。

飢餓:孩子可能口渴或需要小點心。
孤獨:孩子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關注。
疲倦:他可能想睡覺了(即便他不承認),請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睡眠。

即使孩子並不孤單,他們還是可能渴望父母更多的關注,而且是一對一的互動。有時,他會藉由不當行為來達到目的。建議家長,你可以花一些時間來照顧孩子,先暫停手邊的工作。

不要只說「夠了!停止」

當孩子怒不可遏,他可能會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特別是出現攻擊行為時。他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來調節自己的感受。常見爸媽要孩子「停止」,但有時這麼說可能弊大於利,因為這可能引起在場的人對孩子行為的更多關注,而孩子會學到,原來發洩怒火可以讓大家都關注他。

那怎麼辦呢?難道讓他繼續使性子嗎?並不是要家長不要制止孩子,而是不要讓事情「更擴大」。有些孩子發現自己被在場的人關注了,可能會變本加厲,這代表他可能無法承受,但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停止。

讓孩子平靜下來的好方法是「樹立榜樣」,就是家長自己要保持冷靜。你可以平靜的要求孩子和你一起深呼吸,以平靜的態度讓他知道你準備好傾聽他的說法。

孩子│打人│攻擊│教養

用問題引導孩子思考

如前文所說,當孩子情緒爆發,出現攻擊行為,父母想與孩子交談可能不會有效果。如果孩子已經夠大,開始能夠理解自己的行為,那麼在他冷靜後重新審視該事件,並討論他的行為為何有問題。這麼做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共同製定行為規範。

問孩子問題:「下次再發生(什麼情況),我們能做些什麼不同的事情?」「下次你不高興的時候,我可以怎麼幫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然後,也請花點時間和他討論被他傷害的人的心情,對方會不會痛?會不會傷心?以後會不會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你應該帶領孩子展現關懷和富有同理心的一面。

孩子│打人│攻擊│教養

不要強化這種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攻擊性時,有的父母可能會無意中強化這種行為。例如:你的孩子因為想要玩具而推打其他小朋友,你就要求其他人先把玩給你的孩子玩。或許你會說等等再給其他小朋友玩,但孩子馬上就記住,搶玩具是一種有效的策略,這給了他再次這麼做的理由。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們不懂如何妥善處理誰要先玩,家長就應該把玩具先收起來。當然,當你的孩子不是跟自己的手足發生糾紛時,要這麼做必須與其他孩子的家長討論。

這麼做是要讓孩子明白,發怒或動手不會讓他如願。

最後要提醒,孩子可能有你沒發現的狀況,例如過動症、發展障礙等,如果他過於堅持要怎麼做(一定要玩到這個玩具,其他人不能玩,不願分享),你可以請教專業人士。

文/媽媽寶寶 圖/楊紹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孩子動手打人,該怎麼辦?你只會說「不行」「不要這樣」?或許你無意中強化了他的攻擊行為

延伸閱讀
越講越故意、不順意就大哭!2 歲幼兒講不聽,情緒失控時該怎麼辦 ?
「讓我安靜休息一下好嗎!」北極熊寶寶太頑皮,熊媽媽被搞到超厭世,直接躺平+掩耳!媽媽們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