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一直洗手是生病了嗎?醫提醒焦慮症和強迫症的治療、生活改善

20230825_忍不住一直洗手是生病了嗎?醫提醒焦慮症和強迫症的治療、生活改善

新冠疫情雖趨平靜,但疫情 3 年卻仍是在每個人的心中留下遺毒,很多人仍是口罩、酒精不離身,甚至有人擔心病毒而害怕人群,甚至有人頻繁洗手到破皮,醫師提醒,正視焦慮症和強迫症,還給自己一個健康生活吧!

疫情初始,小薇 (化名) 還是個國小生,當時,雖然時常戴口罩上課、有時還遠距上課,但仍順利的畢業。升上國中後,疫情大規模流行,因為老師和父母時常提醒清潔的重要性,小薇每次外出返家,都認真洗手消毒、換下外出衣物。

到了疫情趨緩之後,小薇還是很在意清潔消毒,每次回家都花 1、2 個小時洗手消毒,也因此影響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與讀書進度。而前些日子,家人想去逛夜市,但卻被小薇反對,而彼此爭執了起來。

自從那次爭執後,加上看到小薇整天為了清潔消毒惶惶不安,手也洗破皮了,家屬決定帶小薇到精神醫學門診諮詢。

收治個案的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王彥欽表示,經詢問才發現小薇無論手洗了幾次,都還是覺得手不夠乾淨,只好反覆不斷清洗。也時常擔心在外面活動時,不小心碰觸到髒東西,導致整天緊張、沒辦法唸書、成績退步。

王彥欽向家屬解釋,小薇的這些狀況都是強迫症的症狀,家人才理解小薇成績退步原因,不只是因為課業變難或壓力太大,而是心裡掛記著這麼多煩惱的事情。

兒童與青少年的焦慮和強迫症

王彥欽指出,許多強迫症、焦慮症的第一次發生,都在兒童及青少年期。罹患強迫症者,常會出現持續且反覆的想法、衝動,以及為了忽略、壓抑這些強迫思考而出現的重複行為,進而對個案造成困擾。

強迫思考也不一定關於清潔,例如,有些個案總會反覆檢查家裡的門窗、瓦斯、電器等;有些則是在丟掉東西時,就出現許多憂心,這都可能是強迫症的不同表現。

王彥欽提醒,焦慮及強迫症都是可以治療的精神疾病,可藉由醫師專業評估,找到個案心裡擔憂的原因,正確建立診斷,並引導家人成為孩子協助的力量,而不是成為壓力的來源。

同樣反覆洗手的動作,有些孩子是因為停不下來的強迫思考,有些是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過度擔心。其他診斷,如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也可能因為堅持自我建立的規矩,而重複這些動作,都需要仔細釐清後使用不同方法協助。

焦慮症及強迫症該如何治療

和成人治療類似,兒童及青少年的焦慮症及強迫症可以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也可以加上認知行為治療或其他心理治療,在與專業治療者談話過程中,整理腦中的焦慮來源,轉化僵固的思考,增加認知的彈性,慢慢建立不會影響生活的行為反應模式。

王彥欽進一步說明,這些改變並不容易,新的想法與行為可能帶來更多的焦慮感,這時可以積極練習適當的放鬆策略,而身邊重要的親友支持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協助角色。

而案例中的小薇,其治療方式是:找出強迫症是造成不停洗手的原因後,醫師與小薇、家屬討論決定開始以藥物治療,並且和她共同開始一起練習,關於髒污的念頭出現時,如何在腦中理性的尋找相反的證據進行轉換思考。

而在想洗手時,如何建立一個不會過度,但應該足夠清潔的流程,並和小薇一起練習,焦慮時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各種策略。家人不再責備小薇,且不讓小薇獨自面對焦慮,而是給予重要的支持。

王彥欽說,經過治療後,小薇雖然還是會留意自己的清潔狀態,但已不會過度或感到困擾,更不再為此耽誤生活與課業,讓生活走向正軌。

諮詢專家: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王彥欽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不斷洗手、常擔心門窗是否關好?精神科醫師:強迫症並不罕見
強迫症易共病憂鬱、焦慮,精神科醫師:陪伴者給予希望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