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教育或性教育,不但是愛的教育,也是全人教育,可惜在家庭教育中幾乎是缺席的。專家建議,父母樂於做一個學習型家長,同時與小孩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看到小孩在摸自己的生殖器,就立刻動手打下去,制止這樣的動作;或看到小孩們在扮演醫生和病人、玩脫衣服打針的遊戲,心裡猶豫著該不該拉開他們、禁止他們繼續玩或要不要告訴對方的家長?
「當父母看到小孩的某種行為發展,開始感到困窘、不知所措的時候,其實就是性教育的好時機,」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諮商心理師呂嘉惠說,教養不可能完全做好準備,只有保持學習心態,透過看書、諮詢專家、找資源等,找到一個自己相信的哲學,然後繼續前行。
親子關係是性教育的基礎
從業25年、擅長親子性議題處遇的呂嘉惠談到,小孩2歲左右開始有行為上的自主,可以自己走路、想獨立做一些事,就會發展出身體的自主權,包括對於自己和別人的身體感到好奇、想要做進一步探索等。此時,父母需要思考如何去看待孩子的身體發展、心理發展及身體自主權。
「孩子會幫我們打開視野,」呂嘉惠直言,很多人一談到身體自主權,就會聯想到「不要」或「拒絕」身體的碰觸,但有的孩子其實會想「要」有身體碰觸的渴望與需求。不管採取禁止或接納的態度,都需要教導孩子該學習的事物。
「親子關係是性教育的基礎,」呂嘉惠在《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一書中指出,性教育,如同品格教育、學習成就教育,父母與孩子的依附關係是最重要的基礎,「有好的依附關係,才可能與孩子談性的課題」。
呂嘉惠認為,性教育不是教生理知識、人際界線、防止性侵而已,而是從愛出發,奠基在好的依附關係之上,讓孩子能夠尊重自己的感覺、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性別、愛自己這個人,在其中學習理解慾望、性的界線與人際互動的一種歷程。
重點不在「防」,而是「愛」
從幼兒期、學齡期到青春期,親職性教育怎麼教?呂嘉惠分享了下列切實可行的想法與做法:
1. 0~6歲性發展萌芽期
0~6歲是性發展萌芽期,也是親子談「性」的暖身期,在這個階段可能面臨一些令人尷尬、不知所措的性問題,但還不至於十分焦慮,擔心發生嚴重的事情。此時,父母可以利用繪本等媒材開始與小孩談身體界線,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親子依附關係。
「身體界線可以教,但不用一直強調,」呂嘉惠說,很多人會教小孩「不要讓陌生人碰你」、「穿泳衣(包含生殖器官)的地方不能給別人碰」,但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會需要有人照顧他,幫他換尿布、洗澡等,很多時候也有「抱抱」的需求,小孩們玩到扭打在一起更沒辦法完全遵守,反而形成一種壓力。
她建議父母「用依附關係取代身體界線」,在各種狀況下要能和小孩保持情感的連結。包括小孩因為肚子餓、尿布濕、身體不適等哭鬧,不會用語言清楚表達,能夠安撫他們的情緒、教導他們辨識及表達情緒,然後慢慢去理解這個世界。
父母要做到兩件事,其一是慎選托育環境,包括保母、幼兒園或臨時委託照顧的對象,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其二是讓孩子能夠充分相信、依靠自己,讓他們知道「不管發生任何事,或有任何感覺,你都可以告訴我」。
小孩有事不敢跟爸媽講,才是最大的問題。性侵的加害者,多半是熟識的人,通常會威脅孩子:「如果你去跟爸媽講,他們會很生氣,也不會相信你」。所以,爸媽要避免一再說「不可以」,造成孩子害怕爸媽生氣,不敢說出真實發生的狀況。
2. 6~12歲性發展懵懂期
6~12歲是性發展懵懂期,學校會教學齡小孩身體的發展變化、團體生活的社會規範,父母則需要補充性教育的知識,不能只教「不」,而是運用繪本等媒材與孩子一起討論身體界線、性嬉戲語言、青春期生理變化等課題。
呂嘉惠指出,小孩可能會說有關性的語言、取笑別人的「雞雞」,或玩拉頭髮、掀裙子、追逐撲倒等身體遊戲。父母沒辦法完全禁止,但每天可以保有相處時間,跟孩子聊一聊學校生活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怪怪的、不舒服或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地方。
舉例來說,班上同學一直起鬨叫小孩去飲水機(雙關語,「淫」水機)喝水,然後引來哄堂大笑,可以如何協助孩子?
大部分爸媽不是直接介入、要求懲處,就是告訴小孩「不要理他」、「去跟同學說你不喜歡」,其實可以詢問、了解小孩的感受,以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反應,共同釐清、討論、找方法,例如告知導師、自己帶水(不去飲水機喝水),或選擇跟不會講這些話的同學在一起等等。
如果小孩遇到的處境,爸媽也不知如何處理,可以諮詢相關專家。只要親子關係還OK,就可以跟孩子談「性」,從共讀一本書、討論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鋪陳、建立關係)到建立性的界線(面對性的關係和態度)。
爸媽跟著小孩的發展,與他們談「性」說愛,不侷限性知識和性侵害防治,而是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呂嘉惠認為,這樣的時間投資非常值得,可以看見小孩在依附關係下長出自己的能力,包括對某個行為動作的區辨、情緒感受、人際應對、尋求資源、相信爸媽會給予支持。未來不管任何狀況,才能互相信任、一起處理。
3. 12~18歲性發展摸索期
12~18歲是性發展摸索期,小孩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自主探索,開始感受到「性慾」、對愛情的渴望及身體的接觸等課題。現在很多小孩在11、12歲到國中階段,開始嘗試交往,曾有16歲孩子參加國小同學會,被問到「現在還是母胎單身的舉手」,結果只有一個人舉手。
在這個階段,呂嘉惠提醒父母還是要讓小孩什麼事都願意說出來,例如談戀愛、自慰、看A片或性媒體等,同時透過影片等媒材跟孩子一起討論、分享不同的看法。
比方說,呂嘉惠就會跟著青春期的女兒一起追韓劇,聊韓劇中的男性形象、情感表達、美感呈現等,同時幫孩子準備一個「家長之外可以談心的成人」很重要,遇到困惑時能夠求助一個信任的大人,會比只能依附同儕關係來得好。
「從小有較開放的性教育,較不會有壓抑的反彈,不會因著好奇去突破禁忌,也因為處於有安全感的成長環境,不用等著某個王子或公主來拯救,逃離原生家庭的困境。」呂嘉惠說。
她同時強調,倘若孩子碰到生命中不好的事,要能夠聽懂他(她),而不是怪罪他(她)。「我們沒辦法透過好的依附關係,避免所有不好的事,但是一個可用的依附關係,會因為孩子願意告訴你,可以將創傷降到最低,在較好的基礎上復原。」
「從生下小孩的那一刻起,親職教育就是一種高度的專業,需要跟著孩子的發展持續的學習,」呂嘉惠重申,性教育沒有標準的答案,爸媽可以做的是與孩子有好好談話的空間、建立互相了解和支持的關係,就能夠在愛中無懼前行。
文/未來 Family 圖/孫沛群
※本文由未來 Family 授權,原文出自「身體教育就是教拒絕身體碰觸?資深心理師:從幼兒到青春期,父母最關鍵的是做到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