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口語表達力 ? 大人懂得聆聽,孩子就會表達、自信更加分

全球化的世代早已來臨,許多孩子都忙於學習第二、第三外語,但卻忽略了最根本的溝通能力,以致於有想法卻開不了口。如何自在的在台上侃侃而談,從小鍛鍊口語表達力至關重要。

去年學測剛結束,不少建國中學的高三生搶著報名一門付費的溝通表達課。「學業成績不等於口語表達,有些能力不是學校的紙筆測驗測得出來的,」該校輔導老師簡邦宗指出,面對孩子升學或進入社會的競爭,學生緊張,家長也焦慮。

有台大教授談到大學推甄面試,發現大部分口試同學給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短短幾分鐘的面試,其實就是在兜售自己、找到適合的買主,但如果大家都講得差不多,誰能脫穎而出?

在高度全球化的未來社會,世界公民必須可以正確表達自己,與人積極合作溝通,但台灣的孩子能否如此?看來孩子自己及親師都沒有足夠的信心。

「剛來上課時,台灣的孩子能夠在台上侃侃而談的僅約兩成,大陸卻高達七、八成,」卡內基訓練副總經理朱媛觀察,台灣的孩子較害羞內向、不知如何表達,需要建立的是自信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台灣教育填鴨化,缺乏思考訓練

朱媛指出,在台灣強調升學的填鴨教育下,孩子缺乏討論思考、啟發思考的學習環境,而大陸競爭十分激烈,學生不但要考得好,還要參加學校體制外的競賽,父母和學校也較注重培養孩子口語表達溝通的能力。例如,上海嘉定實驗小學就和卡內基訓練合作,讓四~六年級學生上溝通表達的訓練課程。

「思考和表達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什麼』和『怎麼說』一樣重要,」朱媛提到,教孩子溝通表達,著重的是啟發思考,包括思考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關係、如何贏得父母信任或與人溝通合作等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了解別人,年輕時有稍加沉澱、思考,對未來的發展會是很大的加分。」

然而,人人都可經由後天練習養成思考表達力嗎?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肯定的表示,「天生的資質有影響,但並非決定性的因素,溝通表達主要是靠後天養成。」

「如果細心觀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只要大人了解孩子、給予自由的發展空間,就能幫助他們培養思考力和表達力,」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楊茂秀說。

不過,台灣的孩子「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較缺乏思考表達能力,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大人不傾聽。楊茂秀分享了一段在公車上的親身經歷:一位母親正和友人聊得起勁,回頭問自己的小孩:「功課做了沒?」小孩回答:「ㄅㄨ」,這位母親聽到後,沒有追問,竟也就繼續和朋友聊天。楊茂秀好奇的問小孩「ㄅㄨ」的意思,小孩回答:「屁啦!」(原來ㄅㄨ是模仿放屁的聲音)。細問下發現,如果孩子不回答媽媽的問題會挨罵,但回答「ㄅㄨ」,媽媽聽不懂沒關係。

透過聆聽階梯,建構良好親子溝通

資深故事推廣人蔡淑媖也提到,孩子學習思考的第一步,是藉由問問題、與大人互動來學習整理思緒,幾乎每個小孩都經歷「喜歡問問題」的階段,但只有少數小孩得到大人良好的照顧,「多數大人,有的嫌孩子吵,想辦法要讓孩子閉嘴;有的急於教導孩子,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大人懂得如何聆聽,孩子就會願意表達,」朱媛指出,一味打斷、責罵或應付敷衍孩子的談話,孩子就無法培養完整表達的自信,她建議透過聆聽階梯(LADDER)來建立良好的溝通。

朱媛分享一段故事,曾有學員問兒子:「你最近最開心的是什麼事?」兒子回答:「睡覺。」媽媽聽了有點生氣,仍耐性的問他為什麼,兒子回答:「因為我在棉被裡才有尊嚴,」繼續追問下去,沒想到兒子說出了自己在學校遭受霸凌的經歷。

「父母是否對孩子真的關心、感興趣?其實要走入孩子的生命去了解,才是真正的關鍵。」朱媛說。

同樣在台灣大部分的教室裡,最常聽到的就是「安靜,不要講話!」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淑媛處理班級經營的問題時,學生經常抱怨老師不聽他們說話,而老師有時會嫌學生太吵。

傳統聽講的學習模式,很難教出會思考、愛表達的孩子。近年來有一群學思達教師開始翻轉教學,透過補充教材、設計講義、精心提問,讓孩子分組進行討論、教導別人、上台表達分享。

聆聽階梯 (LADDER)6原則
1.目視(Look)︰大人聆聽孩子說話時,目光要凝視著孩子,對年幼的孩子更要蹲下來,讓他感受到被重視,並有耐心的聽他講完。在權威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為沒有受到支持,很難能暢所欲言。
2.問問題(Ask)︰透過有效問問題,引導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或感受,包括支持小孩做決定,詢問他的動機、原因,並討論、分析優缺點。如果小孩覺得自己的意見不受重視,就不會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3.不要打斷(Don't interrupt)︰當孩子陳述自己喜歡做糕點、手工藝或跳舞的時候,大人要讓孩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非立即打斷孩子的談話,譬如反問「你做這些事,對未來的升學和發展有什麼幫助?」
4.不要突然轉變話題(Don't change the topic)︰當大人不認同孩子所表達的意見,可能會將話題轉移到自己認同的事物上,反而扼殺孩子思考表達的機會。
5.和孩子的情緒同步(Emotion)︰大人和孩子對話、討論的時候,要注意覺察孩子的情緒。
6.回應(Respond)︰多鼓勵、支持孩子說話,「為什麼這樣想」、「怎麼說」、「可不可以多舉個例子」等,建立彼此溝通的平台和機會,有助於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訓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耐心與孩子對話,別預設立場

台北市光復國小教師黃彩霞率先在低年級運用學思達教學法,孩子每每有令人驚嘆的表現。在國高中階段,老師把備課用書印給學生,由學生上台講授教科書的內容,而老師可以設計思考其他更有挑戰的學習課題。

「大人要有耐性和孩子對話,不要只聽自己要聽的,」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發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侯秋玲指出,這幾年在兩岸教學觀摩現場,看到大陸特級教師用心教導孩子聽說讀寫,積極鼓勵並做示範,引導學生「再說得清楚一點、完整一點」,試著去串聯片段和片段,讓學生的回答更完整有力。

游梓翔強調,思考表達力的的養成,只要多練習就會愈來愈好,因而自己把握或創造練習的機會十分重要,「有空就把TED演說打開來看看,觀摩別人如何在18分鐘內呈現一個有開頭、有結尾的完整故事?」

游梓翔再以聽演講為例,如果在座有一百多人在聆聽演講,不管你聽得多用心,都不可能會出頭的,「但只要第一個提問的是你,很可能演講者就記得你一個人,也就把握了一個競爭獲勝的機會。」

此外,參加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MUN)活動,也是全方位的學習機會,包括培養全球思考的視野、如何與人溝通表達的能力。模聯在世界各國非常受到歡迎,特別是大學生,而在台灣也有一群高中生熱衷投入模聯。去年,新北市政府有計畫地將模聯向下延伸到國中小,在教育局副局長黃靜怡的眼中,「推動模聯是為孩子搭起一個學習的鷹架,幫孩子多開一扇窗,未來能比別的孩子多一分競爭力。」

具備良好的表達力,孩子終身都受用,家長和師長可以著力的地方很多,只要不輕忽,用對方法,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溝通無障礙,充分表達自我。

文/未來Family 圖/楊紹楚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原文出自如何提升口語表達力 ? 大人懂得聆聽,孩子就會表達、自信更加分

延伸閱讀
「閱讀」將影響孩童學習表現!兒少認為閱讀可幫助自我探索、與世界接軌
自信的孩子上台落落大方》掌握4要點、3技巧,練出口語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