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3 》當孩子分離焦慮 家長謹記 7 重點漸進練習、分離前 4NG 行為不要做

孩子因為分離焦慮產生哭鬧、依依不捨的當下,家長可以怎麼做呢?專家指出,家長除了先給孩子一個擁抱,可以透過一些說話技巧和做法,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但也要避免一些 NG 行為,減少寶貝的焦慮感。

分離對父母、孩子都是必經過程,有些狀況較嚴重的孩子難以忍受分離,送托當下可能會哭鬧、緊張,孩漾全人發展工作室職能治療師郭虹吟說,這時請家長先進行管理表情,以溫和堅定為原則,避免明顯的情緒及語氣,可以先擁抱孩子,讓他們穩定情緒後再進行談話,對話才會產生效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把握 3 個與孩子對話的技巧

  1. 肯定寶貝:展開對話時,先肯定孩子感受,告訴他們「我知道你很想跟我在一起」,接著鼓勵他「但爸爸/媽媽知道你會做很好」。
  2. 給予承諾:下一步,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具體承諾,譬如說「等你下午吃完點心後,爸爸/媽媽會來接你。」約定的具體程度,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已經有理解能力,如果孩子年齡小,爸爸/媽媽重複強調告訴孩子「下午會來接你」就好。
  3. 發派任務:事先給孩子一個安撫物,但用意不是讓他們時時刻刻都拿在手上,而是讓孩子有一個具體目標,告訴孩子說,「幫爸爸/媽媽一個忙,保管好這個東西,等到下午吃完點心,爸爸/媽媽來接你時,再把東西還給爸爸媽媽。」

7 重點漸進訓練孩子

分離焦慮是可以訓練的!只是要挑選正確的時機點。郭虹吟舉例,以年齡發展來看,孩子在 5、6 個月大時尚未出現分離焦慮,若家長育嬰假結束後,想重回職場,這時就會是較好的送托時機;當孩子成長至 3 歲,剛好是分離焦慮漸漸緩降的時期,也適合安排孩子進入幼兒園就讀。但前提是觀察寶貝狀況是否穩定,才能進入下一步,按照 7 個重點來漸進訓練。

重點 1:躲貓貓互動遊戲

分離焦慮的產生期約在孩子 6、7 個月大時,郭虹吟建議可在幼兒 5、6 個月大的時候,親子多透過躲貓貓互動遊戲(把臉遮起來就看不到出聲、打開時又出現),讓孩子知道即使看不見你,你也還存在,以此建立他們物體恆存的概念。

重點 2:建立次要照顧者

郭虹吟說道,孩子 6 個月大前,仍屬於建立安全堡壘、正在與主要照顧者產生依附關係的時期。在 6 個月大前後可以開始培養幼兒的次要照顧者,讓孩子與其他人也建立依附關係,人選大多是同住家人或保母,多多讓他們有相處的時間(正式送托前帶著孩子多去保母家看看;或請保母來家裡看看),孩子也會自然認知到「這人對我好」,進而去信賴、依賴對方。

建立次要照顧者後,可以開始讓幼兒練習與爸爸/媽媽分離,譬如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一段時間,請他們與次要照顧者待在一起,郭虹吟指出,這時孩子哭泣都很正常,家長不用過於緊張。她也提醒,這只是練習分離的第一步,因此離開時間盡量不要太長,切記絕對不要第一次練習就消失太久,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是會再回來的」,之後再漸漸將離開時間拉長,一次次訓練孩子面對分離的適應能力。

重點 3:多多探索外界環境

當孩子正在爬行、學步期,建議多多帶著寶貝出門探索環境,郭虹吟指出,出門在外,孩子會學著觀察他人行為,而面對不同的人與環境,也能帶給他們更多元的刺激。不過記得在孩子探索期間適時給予他們回應,別低頭做其他事、滑手機等等,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看著我,他們也會更放心去探索。

重點 4:熟悉新環境、路徑

在送托、就讀幼兒園前,家長可以多帶著孩子到園所、托嬰中心或保母家,進去參觀與在周圍觀察皆可。或是帶著幼兒熟悉家裡到園所的路徑,孩子就會知道這裡不是沒來過、可怕的地方,以減少他們的不確定感。

重點 5:準備上課用品

採買如棉被、杯子、水壺等課前所需的物品,並不只是家長任務,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適時讓他們選擇想要的,孩子們就會意識到,也許這物品會在上學用到,就能對之後的學校生活產生新鮮感及期待感。

重點 6:建立生活規律

預先讓孩子建立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生活規律,規範玩遊戲、吃東西,睡午覺、午睡時長的固定時間,先養成習慣後,未來也較容易銜接新環境的作息,減短適應期。

重點 7: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也是減緩分離焦慮的方法!郭虹吟解釋,現在有許多描述上學場景、課程遊戲的繪本,因此家長可透過親子共讀相關繪本,如《好棒的幼兒園》、《哇哇大哭》、《小雞上學》皆是與上學有關的繪本,可以透過閱讀讓孩子先了解校園會發生的事情。

爸媽不能做的 4 個 NG 行為

除了 7 項建議父母做的事情,當然也有父母的 NG 行為,郭虹吟提醒,當孩子已經分離焦慮時,切記不可這樣做!

  1. 未告知就離開:孩子還很茫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家長直接離開,幼兒只會知道「爸爸媽媽不見了、很害怕」,嚴重一點可能使孩子產生被遺棄的感受。
  2. 離開時沒有肯定承諾會回來:肯定承諾對未體驗過分離的幼兒而言相當重要,有了承諾,孩子才會知道爸爸媽媽會再回來,藉此也能減緩他們的焦慮情緒。
  3. 離情依依、難分難捨:常常有爸爸/媽媽在分開前,總是忍不住說「再抱一下」、「牽你進去」、等等十八相送的情景,家長神情、語氣都會感染孩子,因此爸爸/媽媽穩定情緒後給孩子一個擁抱、給予承諾,說好再見就離開。
  4. 冷漠、不適當的情緒或語言:像是「哭什麼」、「又來了」、「哭就不來接你」等,有些家長個性較急躁,或遇上時間比較趕的狀況,當下容易脫口而出一些負面言語,即便不是真心話,孩子卻仍會感知到爸爸媽媽的情緒,可能會造成陰影。

家長、孩子都是第一次面對分離難免擔心、難受,如果遇到孩子適應不良,就想著中途帶孩子回家,可能致使幼兒更不好適應新環境。郭虹吟建議家長,大原則是相信老師、保母能夠承接孩子的焦慮,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安撫孩子。度過一段時間後,相信孩子也能漸漸適應,不再分離焦慮。

文/陳韋彤 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1 》破解迷思!孩子不是只有哭才是分離焦慮 專家:「這些」狀況也都是
嚴重幼兒分離焦慮 2 》孩子一分開就哭!職能治療師解析:「這 3 種」原因孩子易有嚴重分離焦慮
3 跡象觀察孩子是否準備好上幼兒園!安全感不夠、不會自己吃飯,都會讓上學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