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暑假在家可停藥嗎?可以打疫苗?精神科醫師詳解 ADHD 如何用藥

精神科醫師Q_A回答ADHD用藥疫苗

許多過動兒的家長常會擔心小孩衝動、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影響生活、人際關係和學習能力,甚至未來成年後的發展,想要積極治療維持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品質,卻又對於接受治療需要服用藥物,會有副作用上的擔心。

而暑假不用到校上課,有些家長會選擇中斷孩子的藥物治療,但停藥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鎔麒來解答,協助家長建立正確的觀念,使過動兒獲得更好的治療和發展。

ADHD 兒童治療由行為與環境調整開始,再考慮藥物治療

對於 ADHD 兒童的治療方式,張鎔麒表示,目前國內外的治療準則都有提到,先由行為與環境調整開始,若對小朋友來說進步還是有限,才會考慮藥物治療,讓小朋友的相關症狀得到改善。

而目前醫學上認為, ADHD 兒童主要是大腦負責專心、衝動控制、情緒調解的腦區發展比較慢的關係,因此用藥並不是去抑制、鎮定小朋友的大腦,而是去調解衝動控制與專注能力。

目前台灣主要有兩大類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第一個在藥理學分類上是中樞興奮型的藥物,另一個就是非中樞興奮型的藥物。而國外還有其他相關研究正在進行,希望研發出新的藥物,可以幫助這群小朋友。

服用過動症藥物的兒童也可以安心接種疫苗

張鎔麒指出,無論是疫苗或是抗病毒藥物,都不會與過動症相關藥物有交互作用,所以家長可以放心。且因為對於 ADHD 兒童來說,在染疫後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比一般兒童染疫嚴重。

加上, ADHD 兒童還可能因症狀影響,更難去遵守防疫規定,感染風險大大提高,所以醫師基本都會鼓勵小朋友去施打疫苗。

暑期自行中斷藥物,可能帶來一連串負面影響

ADHD 兒童不單單只有專注上的困難,更可能合併有過動衝動,或情緒調節的問題。張鎔麒舉例,像是容易跟同學或兄弟姊妹起衝突,容易出現跟家長對立反抗的行為,容易生氣、情緒失控等。

他也分享,之前有個停藥的個案,後續產生許多情緒與行為問題,例如:無法配合團體的規範、與老師跟同學的口角與肢體衝突增加,最後演變成整個班級的家長跟老師投訴,說這個學生不能待在班上,擔心自己的小孩被攻擊等。

這些都容易讓我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被同儕討厭與排擠,或讓不了解的老師或長輩誤以為孩童是刻意有這些干擾的行為,而容易被貼上「搗蛋鬼」的標籤。因此,在臨床上多半不建議突然停藥,會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把小朋友暴露在更容易犯錯的情境,這些負面經驗,還會影響到小朋友的人際關係與成就感。

此外,由於小朋友在暑假過著相對自由放任的生活,開學後回到較制式的生活,比較容易有情緒上的抗拒。張醫師鼓勵家長,可以在 8 月底開學前,從日常生活開始讓孩子去練習,作為開學前的彩排。例如日常作息調整、一起倒數開學日等,讓小朋友在開學轉換的過程中較容易適應。

學校、家庭及醫療「治療金三角」幫助過動兒健康成長

學校、家庭及醫療是 ADHD 兒童治療的黃金三角,若老師與家長都能對 ADHD 的認知有正確的了解,就會知道這樣的小朋友可能會有哪些症狀,而面對這些情況該如何應對照顧。

在學校,若小朋友真的沒辦法一次坐 40、50 分鐘,醫師就會建議老師在課堂間給小朋友一些活動時間,例如擦白板、黑板等,讓小朋友可以起來動一動,這樣回到座位上之後,又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當家長建立起相關認知後,就可以正確地為小朋友做一些行為環境的改善。像是在家裡建立比較不容易分心的環境,當小朋友容易忘東忘西,可以讓小朋友建立夠去依循、檢查的習慣。另外,家長也需要與醫師緊密配合,了解藥物服用的模式,幫助控制 ADHD 兒童的各項狀態。

張鎔麒指出,目前台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是 7% – 8%,但依就診數回推會發現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並沒有就診。對此,他建議家長,只要覺得在照顧小朋友上比較困難,或者有相關擔心的問題,都歡迎家長帶小朋友來兒童身心科的門診,與醫師討論,一起站在幫助孩子的立場,讓孩子的狀況得到改善。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過動症、ADHD 到底是什麼?用 9 大 QA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治療
ADHD過動兒族群中也有資優生,他們需要的只是開發學習潛能
ADHD的孩子要這樣「教」:具體說出你想要的